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油田新木69区块于1987年投入开发,1997年6月进行扩边调整。构造特征为断层遮挡鼻状构造,油藏类型属岩性构造油藏,地质储量302.08万吨,含油面积6.09平方千米,主要生产层位为扶余油层4、5号小层,原始地层压力8.25MPa,原油平均密度为0.894,原油黏度约为45mPa.s,地层平均温度60℃,地层水为NaHCO3型,总矿化度约为8000mg/L,pH值为6~6.5。在油田注水开采的过程中,由于高渗透层、大孔道等的存在,极易在水驱过程中形成优势水流通道,导致发生水窜,造成低渗透层的原油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本文以吉林油田新木69区块为研究对象,提出以聚合物凝胶调堵技术为依托,对高渗透层水流优势通道进行封堵,改善油藏非均质性,调整地层吸水剖面。开展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并进行系统评价,筛选适合该区块现场应用的凝胶体系,取得以下成果:(1)本文对三种聚合物以及三种交联体系进行了初步成胶评价,优选出适合进行凝胶实验的聚合物为M69-3,交联剂为现场提供的复合醋酸铬。(2)从聚合物浓度、聚交比、稳定剂、油田地层水等方面对凝胶体系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凝胶配方:聚合物M69-3质量浓度为0.3%,聚交比为10:1,稳定剂的浓度为60mg/L。聚合物浓度和聚交比是影响成胶的主要因素,稳定剂对于凝胶的长期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油田地层水会使成胶时间一定程度延长,成胶强度一定程度降低,但是对于整体现场应用要求能够满足。(3)单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弱凝胶体系在不同的岩心中均具有良好的注入性,阻力系数Fr范围35~80,体系成胶后具有良好的封堵性,封堵率范围88%~99.66%。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残余阻力系数Frr和封堵率均减小。弱凝胶体系注入过程中,可以改变流度比,提高驱油效率,体系成胶后,能较好封堵高渗通道,扩大后续注入水的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增幅达15.65%。(4)双并联岩心流动实验表明,两岩心的渗透率级差越大,吸水量相差越大。注入弱凝胶体系后,吸水量有了明显改变,凝胶体系具有较好的选择注入性和剖面改善性能。岩心渗透率级差由4.49增大到14.7时,剖面改善率由76.4%增加到98.77%。进行驱油实验,渗透率级差为7.69时,凝胶体系调整吸水剖面启动了低渗岩心的剩余油,且低渗岩心驱油效率高于高渗岩心,驱油效率增幅为39.26%。(5)利用该凝胶体系,在69区块木111-7井组开展现场应用,油藏水流优势通道能够被凝胶有效封堵,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取得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