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管道内污水两相流临界流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排水管道现行设计中,一般以自清流速作为管道设计最小流速来控制,最小流速往往仅根据污水管、雨水管或合流管在相应管径条件下提出一固定值,然后按单相均匀流动来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只有在固体杂质颗粒情况比较简单、含量很低的前提下,才是可以接受的近似。从各地排水管道的运行历史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处理方法以及基于经验将固定的最小流速作为设计中控制流速的设计标准没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实际排水管道中泥沙及固体杂质颗粒的浓度、粒径、密度、粘性等特性的存在使得管道内污水的流动特性与清水相比发生了改变。本文将污水视为固液两相流,在现有两相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费祥俊教授在能量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建立了满流和非满流污水管道的水力坡度计算模型,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污水中固体杂质颗粒处于不同移动状态的平均流速U和水力坡度J的数据组进行拟合,并根据两相流中J~U关系曲线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流速为临界流速的理论,即管底开始出现沉积物的临界情况,推导出满流与非满流状态下排水管道的临界流速(即最小设计流速)计算模型。通过本文所建立的水力坡度计算模型和临界流速计算模型,并结合典型城市污水水质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满流排水管道的临界流速(即最小设计流速)与管径和污水中固体杂质颗粒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临界流速随着管径、颗粒尺寸、密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2)非满流排水管道的临界流速与污水中固体颗粒尺寸、密度等特性以及管径、管材糙率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界流速随着管径、颗粒粒径和颗粒密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的增大,管道的输水能力随着管材糙率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在相同的管径以及相同水质条件下,相同的设计坡度所对应的流速值,粗糙系数小的管道要明显高于粗糙系数大的管道,也就是说粗糙系数小的管道的排污能力要优于粗糙系数大的管道。(3)根据本文建立的非满流管道J~U关系曲线,可以得出污水的临界流速(最小设计流速),并且可以直接查出不同管材、不同管径的排水管道临界流速(最小设计流速)所对应的设计坡度即最小设计坡度,克服了传统设计中根据经验来具体规定的弱点。
其他文献
对预应力高强度钢材的腐蚀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研究,一直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研制和应用高耐久性预应力材料将是提高预应力体系耐久性的主要手段。 缓
该文概述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并根据中国国情,设计了一套经济实用的建筑垃圾循环再生骨料制备的工艺方法,对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归纳和总
针对地下工程现浇混凝土外墙由于场地受到限制而使模板工程无法达到工作面要求的情况,施工单位通常采用坑壁作为外墙外膜而单侧模板系统作为其内模的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场
学位
隔震结构的许多优点,已经逐步被工程界所接受,隔震设计作为一种实用的新型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有较大区别。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完成结构隔震
随着我国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人们在关心建筑结构经过加固改造后达到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也越来越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主要构件在工厂中制作加工,然后在工程现场直接安装,施工周期短,效率高,节省现场作业量。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与国家推行的住宅产业化发展
中低层房屋采用叠层钢板橡胶支座进行基础隔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抗震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当隔震建筑遭遇地震波中的低频成分时仍存在发生类共振的可能性。由于隔震层的刚度
混凝土作为人类社会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新世纪的混凝土不仅要满足作为结构材料的要求,还要尽量减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成熟,钢结构应用的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其将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竞争对手。钢结构的次应力问题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