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以“江苏省环保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子课题“江苏省稀土行业低放废渣安全处置方案研究”为依托,对江苏省稀土冶炼企业产生的稀土废渣放射性水平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探究了一些降低稀土废渣对环境危害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10家稀土冶炼企业的酸溶渣和中和渣进行采样、制样、测量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稀土废渣放射性比活度为10Bq/g级别,属低放射性废物。目前江苏省尚无处置稀土废渣的专门场所,各企业分别建库暂存,部分废渣甚至直接露天堆放,因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2.由于企业选用原料、生产工艺和废物管理方式的不同,导致不同企业稀土废渣中各核素放射性比活度相差较大。3.酸溶渣总α、总p放射性比活度远高于中和渣,酸溶渣和中和渣的总α放射性比活度远高于总p。4.企业公共区Y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保持在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而监督区水平普遍高于公众区。这说明这些企业的生产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同时,本文针对目前江苏省稀土废渣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环境的放射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特点,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和建议:(1)通过在集中堆放或处理稀土酸溶渣之前,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并与废渣混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由于降雨或其他自然因素而产生的浸出液的放射性比活度,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以及很好的经济价值。(2)利用UF树脂吸附稀土冶炼废水中的钍离子,可以降低稀土冶炼废水及其处理过程所产生的中和渣的放射性比活度,有助于降低稀土冶炼废水以及中和渣对环境的放射性危害。(3)通过对稀土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将稀土废渣变废为宝,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以消除稀土废渣对环境的危害。(4)建议主管部门加强稀土废渣管理的法规标准建设、明确稀土废渣的豁免和解控水平、开展江苏省稀土冶炼企业后评估工作、建设省级稀土废渣处置场、制定江苏省稀土冶炼企业废渣暂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