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综合抗灾能力评价研究 ——以洛阳市社区为例

来源 :司建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受各种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灾害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一系列减灾规划的推进,我国社区抗灾能力建设成果显著,但相关评估和建设标准仍以灾后应对为主,依赖“强政府”式的自上而下的防灾救灾,社区居民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自主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基于此,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社区综合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旨在精准刻画我国社区综合抗灾能力,指出需要优先改进的环节,精准施策,为我国社区综合抗灾能力建设提供参考。首先,本文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Cutter教授2008年提出的DROP模型为基础,吸取了Norris的抗灾能力资源网络模型中关于社区资源的观点,改编得到了我国社区综合抗灾能力框架,构建了包含7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社区综合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7个二级指标包括人口特征、基础设施、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区资本、社区能力和社区智慧化。之后运用共线性检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验证了指标体系和问卷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其次,以洛阳市社区的综合抗灾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系统聚类、障碍度模型对洛阳市社区综合抗灾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社区资本具备最高的权重,是影响抗灾能力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政府治理、社区能力和社区智慧化权重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不同社区间具有较大差异性,是洛阳市抗灾能力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2)洛阳市社区综合抗灾能力大体上呈现出“金字塔”型分布,社区抗灾能力从农村到城市呈现递减规律。(3)二级指标社区资本、社区能力和社区智慧化是造成不同类型社区间社区综合抗灾能力水平差异最主要因素,三级指标教育程度、外出务工人口比例、人均年收入、灾害保险、现金借贷能力、应急通道通行状况、应急标志指示能力等显著制约着洛阳市社区综合抗灾能力建设。最后,精准施策。依据社区综合抗灾能力评价结果,以解决问题、精准施策为导向,分别从加强灾害宣传教育、注重社区经济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发展社区资本、提升社区智慧化五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国务院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汝阳县蔡店乡是酒祖杜康的发源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且在近些年的环境整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1年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治理、合
学位
2020年江苏省实施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向全省乡镇(街道)力推“三整合”改革经验,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普遍构建“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基层治理模式。目的在于整合基层政权力量,优化基层职能配置与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面对新的权力、机构、资源的调整,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改革成效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发掘并解决乡镇(街道)现存的社会治理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泰州市T市S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矛盾也日益复杂化和尖锐化,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是当前S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就当前社会而言,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流方式便是刚兴起几年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这是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
学位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可以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技能和社会性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能够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然而,当前一批老城区的幼儿园由于空间小、格局差等问题导致区域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的规划
网格化治理发源于城市,主要应用在一线城市的社区之中。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乡镇、农村基层,由于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资金人员保障不到位、考核评比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实际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难题需要解决。江苏省提出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格局,虽对社会方方面面有所推动但对于当今急剧发展的社会而言,仍旧过多停留于管理而非治理。农村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受到经济水平、人员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