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一世纪中叶,佛教传入中国,汉译佛经也随之出现。随着佛教的发展,又产生了大量的中原本土佛教信徒撰写的佛教文献,为了适应社会大众阅读佛经的需要,解决佛教典籍中疑难词语的问题,佛经音义应运而生。佛经音义是为解释佛教典籍中难读难解的字音、字义的著作通称。《法苑珠林》在敦煌遗书写本残卷中,未发现其后附有音义。在现存最早宋版《赵城金藏》、再雕新刻本《高丽藏》中载有完整的一百卷的《法苑珠林》,但是他们后面均未附有音义。而在南宋以后,官刻和私刻的大藏经中几乎每经每卷都开始附有音义。《碛砂藏》中的《法苑珠林》,是现在见到的最早附有注音释义材料的文献,其中的反切注音材料很值得研究。因此,我们力图通过对早期刻印的《法苑珠林》反切注音材料的研究,探讨清楚这些反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反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音变现象。《法苑珠林》1544条反切中,与《广韵》反切相同的共799条,占51.7%。其中,与《广韵》反切完全相同的共722条,占46.8%。《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上字或反切下字与《广韵》反切仅字形不同的共77条,占5.0%。《法苑珠林》音注的1544条反切中,与《广韵》反切不同的共745条,占48.3%。《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与《广韵》反切不同的745条注音中,《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上字与《广韵》反切上字不同,但声类与《广韵》反切相同的共354条,占47.5%。《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下字与《广韵》反切下字不同,但与《广韵》反切属于同一韵部的共265条,占35.6%。《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与《广韵》反切不同的745条注音中,《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上字声类与《广韵》反切不相同的共178条,占23.9%。《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下字韵部与《广韵》反切不相同的共252条,占33.8%。其次,分析总结出《法苑珠林》音注的反切上字声类与《广韵》反切声类不同、反切下字韵部与《广韵》反切韵部不同的原因和特点。《法苑珠林》反切注音中大量反切来自《广韵》,其中,《法苑珠林》反切注音与《广韵》反切相同的共占51.7%。从用字方面看,《法苑珠林》反切中有29.0%的反切用字虽然不同,但是所属音类、韵部相同,因此,实际读音没有实质的差别。《法苑珠林》反切注音中有19.3%的反切和《广韵》反切完全不同,可能是由于实际语音变化,为《法苑珠林》做音注的人创制的,也可能是抄自《广韵》之外的韵书,对此我们还需做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