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在我国一贯被视为战备物资,要保证粮食安全,一靠生产,二靠储存。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与此相应的千亿斤粮食仓储设施建造规划也在进行中。对于粮仓而言,除了要重视粮仓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对于粮仓工艺、仓型、结构计算、配套设施等的研究,其储粮效益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不容忽视。在粮仓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如何提高粮仓建筑运营投入成本的利用效率,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得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最佳产出是粮仓项目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粮仓建筑效益评价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建立粮仓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性分为经济效益指标和非经济效益指标,并建立了粮仓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以平房仓、浅圆仓和地下仓为例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一方面,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对三种粮仓的总体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和技术效率值进行计算,得出三种粮仓经济效益的总体有效性、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另一方面,应用C2R模型的投影分析,对三者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得到非有效粮仓(平房仓和浅圆仓)在投入方面均为吨粮保管成本利用效率最低,产出方面在对粮温的控制有待提高;(3)以平房仓、浅圆仓和地下仓为例对其非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对其非经济效益影响的权重排序,并得出平房仓的非经济效益未达到评价等级中的“优”主要由于其土地利用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能力较差,而浅圆仓的非经济效益未达到评价等级中的“优”则主要因为其能源节约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能力较差;(4)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粮仓建筑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平房仓和浅圆仓在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中均存在不足,故而它们的综合效益达到了评价等级中的“良”,而地下仓的综合效益则达到了评价等级中的“优”。这为提高粮仓建筑综合效益指明方向,为粮仓建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