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钡餐造影、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检查确诊的49例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主要分析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AC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探索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49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一般情况、诱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食管测压检查参数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49例AC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2岁—91岁,年龄资料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54.45±16.65)岁,60-69岁患病最多。男性26例(53.06%)、女性23例(46.94%),男女比为1.1:1,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平均年龄(53.54±18.23)岁,女性平均年龄(55.48±15.00)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2.49例中青年组(0-39岁)共11例(22.45%),其中男7例,女4例;中年组(40-59岁)共17例(34.69%),其中男9例,女8例;老年组(≥60岁)共21例(42.86%),其中男10例,女11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有诱因者8例(16.33%),有诱因和无诱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更多AC患者无明确诱因。诱因有情绪、精神压力、进食某种食物,3种诱因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患者13例(26.53%),饮酒史患者13例(26.53%)。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吸烟者比例略高。饮酒者和非饮酒者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饮酒者比例略高。4.AC症状比例由多到少依次为吞咽困难40例(81.63%)、反流19例(38.78%)、体质量下降16例(32.65%)、恶心呕吐13例(26.53%)、胸痛10例(20.41%)、上腹胀6例(12.24%)、上腹痛4例(8.16%)。5.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与性别有相关性(P<0.05)。不能确定反流、体质量下降、胸痛、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与性别相关(均P>0.05)。6.AC患者合并食管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胃食管反流病5例(10.20%)、食管裂孔疝3例(6.12%)、食管憩室2例(4.08%)、食管真菌感染1例(2.04%)、食管溃疡1例(2.04%)、食管气管瘘1例(2.04%)、食道癌1例(2.04%)。7.AC患者胃镜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8.Ⅱ型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Ⅰ型,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反流发生率高于Ⅱ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胸痛、体质量下降发生率均高于Ⅱ型,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Ⅰ和Ⅱ型的IRP、LESP、LESL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患者DEP显著高于Ⅰ型(P<0.05)。10.除了保守治疗外,球囊扩张术和外科贲门肌切开术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男性和女性高发年龄均以中老年居多,患病年龄和性别无关。2.情绪、精神压力可能是贲门失弛缓症发病的诱因,但贲门失弛缓症发病可以无明确诱因。吸烟、饮酒可能不是贲门失弛缓症的危险因素。3.吞咽困难和反流是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表现,男性更容易发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4.贲门失弛缓症最常合并的食管相关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5.胃镜检查容易漏诊贲门失弛缓症。6.吞咽时全食管内高压可能不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困难、胸痛的原因。吞咽时全食管内高压可能阻止反流发生。7.食管远端体部收缩波幅与贲门失弛缓症是否发生反流症状有关,远端体部收缩波幅强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不易发生反流。8.临床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以保守治疗和贲门球囊扩张术应用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