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裙楼地下室锚杆抗浮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城市建设朝着高层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人口密度较大,人类的活动空间有限,因此,对于地下空间的投资建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层建筑带有一层或者多层的地下室,地下车库以及地下广场等结构不断投入使用,地下水对于这些地下结构的影响重大,使得对于抗浮问题的研究成为建设地下工程的关键所在。当地下水浮力大于结构本身以及其承受上部荷载的总重量时,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与裙楼等结构是处于补偿或者是超补偿的状态,在地下水浮力不断的影响下,地下结构将会发生破坏。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地下结构破坏形式有两类:其一是局部的破坏类型,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受到了地下水浮力不均匀的作用时,发生开裂或是隆起,导致底板破坏,使得地下水涌入室内,这种情况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中较为常见。再者即是结构的整体破坏,地下建筑在地下水作用下整体发生上浮,此时基础底板发生破坏,并且在梁柱等重要部位的连接处也会开裂,从而导致地下结构产生失稳。对于地下结构所采用的抗浮方案一般有压重法、降排水法和增设抗浮结构构件等。在一系列的抗浮措施中,抗浮锚杆以其制作工艺简单、布置灵活、施工周期短且方便和结构造价相对低等多项优点而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主要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对某高层建筑裙楼地下室进行抗浮设计,探究如何合理选取抗浮措施。并进行了抗浮锚杆的设计计算和抗浮能力的验算,然后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抗浮锚杆和地下室基础底板进行建模,并研究在抗浮锚杆不同的布置形式下底板的受力情况,对钢筋混凝土底板进行受力分析与模拟,提供了抗浮效果较好的优选方案,并为节约工程造价做贡献。在此基础上对抗浮锚杆进行优化设计,为以后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地下工程结构抗浮设计的文献和行业的规范标准,对地下室抗浮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把握,对比地下结构工程的抗浮措施,选取最佳的抗浮设计方案;(2)结合具体案例,对地下室抗浮的稳定性进行相关论述,从经济、安全等角度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抗浮措施;(3)应用抗浮锚杆对工程进行加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抗浮锚杆对于地下室底板抗浮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变参分析,得出不同参数变化对于底板变形的影响;(4)通过有限元变参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底板下锚杆的布置方式以及混凝土底板的厚度的改变对于结构在水压力作用下的承载力以及底板变形位移有较大影响。具体变现为:改变底板下的锚杆布置方式,在底板中间区域加密锚杆的布置有利于减小底板最大应力和底板变形位移,使整个地下底板受力更均匀,降低因局部应力过大而致使结构发生破坏的风险;在锚杆布置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混凝土底板的厚度,能有效减小底板的变形位移,并且能改善底板内部配筋的应力分布,减小中间区域锚杆的最大应力值。图[22]表[15]参[61]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教学思维外化为教学行为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教师教学思维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而价值理性缺失的现状,使得广大教师不能有效践行新课改的育人理念,这不仅成为阻碍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社会惯习、教学评价和教师教育的视角探讨教师工具理性教学思维形成的诱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指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和谐统一的教师教学思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途径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业主维权意识的提高,近来年成立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的小区越来越多,业委会和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如何相处,已经成为双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是国家公路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三农难题
近年来受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新业态——“研学旅行”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亮点和热点之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必将导致行业的竞争压力。
金融扶贫作为一种政府脱贫减贫的手段,在脱贫攻坚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扶贫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现阶段各商业银行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及其内涵与中国的素质教育非常吻合等特点,赢得了中国教育界的青睐,在许多中小学校得
[摘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扩招造成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对当前形势一下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平台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多元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了学科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学科平台建设为依托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科平台建设;创新能力;错位  [中图分类号]G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