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湖南省感染巨细胞病毒婴幼儿临床病毒分离及流行病学调查;HCMV包膜糖蛋白B(gB)基因型分析;临床分离株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一)将临床有症状,HCMV DNA拷贝数≥10~3~10~7/ml的0~1岁的婴幼儿尿液接种于人胚肺(HEL)细胞培养.对尿液接种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患儿母子进行IgG、IgM统计分析,对患儿的血常规、生化指标以及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先天性感染以神经脑损伤为主,婴儿出生后出现大脑发育畸形,智力低下,二侧神经性耳聋伴随运动协调性障碍等症状。HCMV感染引起婴幼儿肺炎、肝炎、肾炎、肠炎及贫血。(二)随机抽样CPE阳性的8株病毒,提取全部基因组,通过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加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各临床株病毒gB进行亚型分析,探讨了湖南省婴幼儿临床病毒株的gB基因型分布,以及gB基因型与疾病类型的关系,对UL55基因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我省婴幼儿HCMV感染以gB1型为主;8株HCMV临床分离株的同源性高达98.5%。与HCMV AD169及Towne株的DNA序列比较,它们之间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4.8%和97.0%.(三)抽取婴幼儿临床株进行耐药性分析:(1)表现型方法测定:对HEL细胞培养CPE阳性临床敏感株,观察对更夕洛韦、磷甲酸钠和黄芪的药物敏感情况,结果表明:HCMV临床病毒株对更昔洛韦≥6.25ug/ml和膦钾酸钠≥50ug/ml敏感,黄芪在细胞水平上对病毒复制没有抑制作用。(2)基因型方法测定:对UL54目的片段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几个氨基酸的突变均发生在Ⅳ~δC区或Ⅱ区~δC区的区段间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