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带隙改性TiO2光阳极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纳米TiO2粉体和薄膜为基底,中压氨气为氮源,在高压反应釜内利用氨气的还原性质对TiO2粉体强制掺氮,通过控制反应釜内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制备形貌、颗粒均一的TiOxNy纳米粒子,并探讨反应条件、掺氮量、带隙和光电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对氮掺杂改性的TiO2纳米材料的形貌及膜层的表面和新鲜截面处的形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带边计算得到光学带隙;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和表面瞬态谱对光生电荷进行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压氨气为氮源,在高压反应釜中,能够有效控制纳米TiO2氮粉体的氮掺杂,调节掺氮工艺参数,得到不同掺氮量的TiOxNy。随着焙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600300℃),压强的减小(0.80.2MPa),反应时间的增加(12h, 24h),N掺杂含量升高,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TiOxNy纳米粉体的光学带隙随着掺氮量的增加而减小,TiOxNy封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器件后其光电转化效率η增强。表面光电压谱和表面瞬态谱研究表明:掺氮TiOxNy纳米粉体的光电活性从紫外到可见区形成连续光谱,光生电荷的寿命增加,载流子复合速度变慢。在探索气–固强制掺氮TiO2薄膜工艺中得到沿[103]方向择优生长的一维TiOxNy纳米线,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探索。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线的定向生长方向、相结构、形态以及分布等微观结构信息。实验结果证实,纳米线的长度和密度受体系压强影响较大,纳米线随氨气含量的增加而变长,且单位面积上生长的数量减少;纳米颗粒形貌转化成纳米线后,光电转化效率增强。考虑到DSSCs仅对紫外和中波段可见光的吸收,为了充分利用全光谱太阳光,采用d10族过渡金属配合物与N719染料共敏化TiO2光阳极,根据所制备的纳米TiO2多孔电极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的特点,同时在TiO2多孔电极上修饰两种不同光谱吸收范围的单层染料,即在TiO2多孔电极上修饰过渡金属系列配合物M1(Zn1, Cd1, Hg1)和N719两种染料,制备出双染料复合TiO2电极,使电极在可见光区呈现较宽的光电响应区域和较好的光电转换特性。共敏化的方法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有效提高电池的吸光率,使得电池的性能比单独使用N719敏化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采用循环伏安测试研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利用交流阻抗结合适当的等效电路和数学物理模型,模拟双染料复合电极中的电化学过程以及内部电阻。电化学研究表明:(1)该类化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可逆过程。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归属于配合物中心离子的两电子还原过程。通过对扫速、电解质、溶剂、溶液中配合物的浓度等测试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测试条件:1mmol/L的M1,0.1 mol/L TBAPF6作为电解质,CH2Cl2为溶剂,200mV·s-1为扫速进行测试研究对象的循环伏安曲线。(2)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复合电极阻抗弧随着质子数增加而增大,这与光电池性能规律一致。论文提出合理的等效电路,对交流阻抗谱进行拟合,其拟合等效电路为Rs(Q1R1)(Q2(R2Zw)),并对电子在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中的扩散传输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合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与分子晶体空间结构,探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配合物分子内,金属―N键长越短,二面角的角度越大,分子的共平面性越好,越利于电子的传输;在分子间,氢键作用越弱,越利于电子的传输,最终使得组装的电池效率较高。
其他文献
多相催化选择加氢是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重要反应。对于保持高催化活性的同时,也具有更高中间产物选择性的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工业应用价值。整体式催化剂由于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
房地产项目方案的选择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决策问题之一,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利用贝叶斯方法进行方案选择,并对黄山市屯溪新城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访谈法和专家打分法
《材料制备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课程,内容繁杂,具有一定学习难度。本文总结了目前课程的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式、实践探索两方面进行改革,旨在营造
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侦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势必会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从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静摩擦力的物体平衡问题三个方面讨论有关静摩擦力的计算。
科学研究认为,猫头鹰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视力,是因为它能感觉到猎物体表散发出来的热量,也就是说,猫头鹰的眼睛能捕捉到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