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磷形态及浓度差异性影响浮游植物增殖及群落演替。有机磷是水体中总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磷源,浮游植物对有机磷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和差异性,对有机磷利用能力强的藻类更容易演替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文献报道淡水甲藻水华多发生在有机磷丰富的水域,绿藻在低浓度磷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2009年和2010年冬季,九龙江北溪库区发生甲藻水华,2018年3月,九龙江北溪库区再次发现甲藻大量繁殖的现象。探索磷调控下九龙江北溪库区浮游植物竞争增殖及群落演替规律,对于了解九龙江北溪库区甲藻水华发生机理以及甲藻水华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连续观测分析结合磷调控模拟研究,探索了磷调控下九龙江北溪库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在分析九龙江北溪库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年际规律及甲藻生物量高值出现的季节规律的基础上,对2018年秋冬季九龙江北溪江东库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和相关性分析,在冬季水温20℃的条件下探索了不同磷形态、磷浓度及起点藻种源结构对九龙江北溪库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显示:九龙江北溪库区甲藻生物量高值多出现在冬春季节。2018年秋冬季(9-12月)江东库区主要藻类为隐藻和甲藻,藻群落呈绿藻(22.3%)、隐藻(33.1%)-隐藻(74.2%)-隐藻(52.5%)、甲藻(37.0%)演替,总磷浓度在0.09-0.12mg/L之间,总氮浓度在1.72-2.36 mg/L之间,平均氮磷比值在41.0-84.5之间,属于磷限制水体。CCA分析显示,水温是影响江东库区2018年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高浓度有机磷和无机磷(1.00 mg/L)分别调控下九龙江北溪库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结果相似,磷源充足时,主要是起点藻种源结构影响演替结果,甲藻生物量比例大于60%时容易演替为群落中的优势门类。当起点藻群落结构较均衡时,两周后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结果多样性较好,甲藻(主要是楯形多甲藻不等变种Peridinium umbonatum var.inaequale)、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硅藻、绿藻、裸藻、隐藻的生物量比例由28.6%:28.6%:22.3%:17.9%:2.2%:0.4%演替为17.9%:25.9%:22.7%:18.1%:13.5%:2.0%;当起点时甲藻(主要是楯形多甲藻不等变种)种源达到61.5%,蓝藻和绿藻分别为15.4%和9.6%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为甲藻(43.2%)和绿藻(30.9%)为主;当起点时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种源达到61.5%,甲藻和绿藻分别为15.4%和9.6%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为蓝藻(59.6%)和绿藻(20.4%)为主。低浓度有机磷和无机磷(≤0.01 mg/L)分别调控下九龙江北溪库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结果相似,调控磷到低浓度时绿藻(优势属为栅藻Scenedesmus)竞争优势明显,表明磷浓度削减后浮游植物群落向有毒藻减少的结构演替。经过两周低浓度有机磷调控培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起点时隐藻、甲藻、绿藻、硅藻、裸藻、蓝藻的生物量比例为54.7%:28.0%:11.9%:4.2%:1.1%:0.2%,演替为以绿藻(63.7%)为主,无磷条件下绿藻在群落中的比例达到了79.7%。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荧光标记结果显示,绿藻门中的栅藻能分泌碱性磷酸酶来利用有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