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牛奶脂肪酸和脂质氧化的影响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亚麻籽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和血液中脂肪酸组成及脂质氧化的影响,以期探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亚麻籽的粉碎粒度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分为3个试验。试验选用45头泌乳日龄为60-120d,产奶量为36-44kg/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粉碎组和完整组。预饲期7d,试验期35d。粉碎组每天添加1.5kg的0.2mm粉碎亚麻籽(包括亚麻籽、豆粕和玉米,粉碎比例=1:2:1),完整组每天添加1.5kg完整亚麻籽。预饲期末及试验期末采集血液,正饲期每周采集一次奶样。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亚麻籽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脂肪校正乳、能量校正乳、饲料转换效率、日均蛋白摄入量、ADF摄入量和NDF摄入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日粮中添加粉碎亚麻籽,使奶牛的乳脂、乳蛋白都较对照组和完整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而乳糖则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亚麻籽使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和乳糖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粉碎组中长脂肪酸的含量比完整组和对照组中含量都高,且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脂肪酸组成并没有显著的改变趋势。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的浓度有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差异显著(P<0.05),而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粉碎粒度的亚麻籽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高牛奶中长链脂肪酸的浓度和降低抗氧化性能,但血液中的脂肪酸和抗氧化性能没有明显的不同。
其他文献
选用16头45kg左右的宁乡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其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2%甜菜碱。试验期81天。探讨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育肥期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育肥期宁乡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2)胴体性能: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了育肥期宁
自发荧光是生物体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等结构在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时所反射出的光。植物叶绿体、大型子实体类真菌及各种真菌微生物均有自发荧光现象,且其自发荧光强度随生物体种类、器官结构、组织成分、发育阶段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外源条件如金属离子、高温、激发光强度也会对自发荧光强度产生影响。相比于植物体,因真菌类微生物繁殖较快,外源条件可快速获取效果,目前自发荧光现象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真菌类微生物。近年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rius Type 3,PCV3)是一种新型猪病毒。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PCVs无囊膜,具有唯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p)。PCV2 Cap与病毒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等密切相关,提示PCV3 Cap在病毒入侵和致病性中亦应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对PCV3 Cap等ORFs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尚未被诠释。本文主要研究PCV3 C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屠宰是动物源性食品从农场走向餐桌的必经环节。强化动物屠宰环节的卫生监管,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肉食安全、身体健康以及防控动物疫病等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自1997年开始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生猪屠宰行为逐渐规范,肉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具体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在本课题研究中,作者通过实地查看屠宰生产场所的条件及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因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引起的出血病长期严重制约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草鱼体内存在抗GCRV的重要功能分子且免疫因子在应答GCRV时具有功能差异性,其抗GCRV主效功能分子的筛选确证对日后草鱼抗GCRV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究了GCRV弱毒疫苗免疫处理草鱼母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通过结合并水解ATP释放能量实现底物的跨膜运输的转运蛋白,是现存生物体中发现的最大的蛋白质家族之一。在此之前,已在多个物种中鉴定出该蛋白家族基因在提高植物重金属耐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八仙花铝处理下的转录组数据,旨在确定八仙花ABC转运蛋白家族中外源铝响应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八仙花中筛选出48个ABC转运蛋白基因,分属于7个亚家族(ABCA~ABCG)。该转运蛋白
本研究以分别黄芪超微粉和玉米皮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山羊糖脂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黄芪和玉米皮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参考。1、选择24只健康的湘东黑山羊(39日龄),按照平均体重相近(4.96 kg)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黄芪超微粉组(AP组),两组饲粮精粗比7:3,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黄芪超微粉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黄芪超微粉(10g/d)。试验期60天,其中预饲期1
大棚是湖南省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设施类型,但夏季的高温、冬春季的寡照等不利因素影响到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通过对大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和覆盖材料的筛选,以达到改善大棚温光环境的效果,为大棚栽培蔬菜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试验将三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大棚(对称型侧开窗大棚A、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B、不对称型顶侧开窗大棚C)以及三种不同覆盖材料(PE膜、PO膜、SC膜)的塑料大棚温光效应观测,并在不同结构大
随着抗生素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继而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并日益突显。因此,寻找到一种能有效替代抗生素且无污染和副作用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成为现阶段畜牧业的研究热点。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动物消化道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协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已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研究的热门课题。茶籽粕是油茶经过加工提炼后的主要副产物,因其自身含有许多生
本研究为了探索月季RcAP2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的影响,构建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以拟南芥作为受体材料,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拟南芥花序进行侵染转化,获得了表达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的拟南芥转化植株;以月季作为受体材料,优化了月季植株再生体系;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月季胚性愈伤组织、月季茎段芽进行侵染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