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然而目前尚缺乏ACS患者人群肠道分布特征的数据,本研究拟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观察ACS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通过前瞻、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活血化痰中药对ACS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住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ACS患者中符合痰瘀互结者,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横断面观察,纳入ACS患者55例,健康对照组25例,通过宏基因组技术测定所有患者的肠道菌群,观察AC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分布差异;第二部分为对照研究,纳入ACS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活血化痰组40例及安慰剂组39例,疗程3个月,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研究者中医证候、冠脉病变情况、理化指标。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处理,首先对整体资料的基线进行分析;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候、血脂、炎症指标等及肠道菌群变化。研究结果:1.本研究横断面观察部分通过留取粪便标本对比AC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显示,ACS患者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粪拟杆菌(Bacteroides coprocola)等细菌富集更高,而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漆树科细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等细菌富集度较低,此外,厚壁菌属(Fimicutes)与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的比值亦下降。可见,两组的菌群分布具有差异,ACS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的多样性下降,两组的富聚菌不同。2.通过对比ACS患者高脂血症与非高脂血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现ACS患者中高脂血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高脂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高脂血症患者的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类杆菌(Bacteroides stercoris)、拟杆菌(Bacteroides)等细菌的丰度升高,普氏菌(Prevotella)、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mortiferum)、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的丰度下降。3.临床干预结果表明,在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下降,活血化痰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较安慰剂组明显。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有效11例,无效67例,总有效率14.10%;活血化痰组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有效8例,无效31例,有效率20.51%;安慰组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有效3例,无效36例,有效率7.69%;说明对于中医辨型为痰瘀互结型的ACS患者,应用活血化痰中药颗粒在缓解中医症候方面,其疗效优于安慰剂组。4.在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对于胸闷、胸痛等主要症状,活血化痰组及安慰组治疗后均较前明显改善;在兼症方面,在3个月治疗后,活血化痰组在改善面色晦暗、纳差方面较安慰组有显著优势。5.本研究检测了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DL-C、LDL-C的含量变化。经检验,活血化痰组治疗前后的TC、LDL-C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的TC、LDL-C水平较前下降,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通过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经中药颗粒干预后,ACS患者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粪拟杆菌(Bacteroides coprocola)等机会致病菌的丰度明显下降;ACS的高脂血症患者,经过中医药颗粒治疗后,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的丰度升高。提示中药颗粒可能通过抑制机会致病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而发挥作用。结论:1.对比健康对照组,ACS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其艾克曼菌、脆弱拟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粪拟杆菌等机会制病菌的丰度升高,而柔嫩梭菌属、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丰度下降。2.ACS患者中高脂血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阴沟肠杆菌、拟杆菌丰度上升,普氏菌、坏死梭杆菌、卷曲乳杆菌丰度下降。3.活血化痰中药颗粒可有效改善AC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其疗效优于安慰组,且治疗期间未发现中药颗粒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4.对比安慰组,活血化痰中药颗粒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TC、LDL-C水平。5.经治疗后,活血化痰中药颗粒可使ACS患者的脆弱拟杆菌、粪拟杆菌等细菌的丰度下降,提示中药颗粒可能通过抑制机会致病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