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这里指修辞手法。古代修辞学上称之为“修辞、或语言的修饰”。使用修辞,语言可以用来指代除字面意义以外的其他含义,因此修辞也被称为偏离常规的变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戏剧语言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更确切地说,通过分析戏剧《雷雨》的语言,从而揭示其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隐藏于其中的社会意义。语言反应社会,社会决定语言,这是社会语言学的指导思想。本文以曹禺的戏剧《雷雨》为研究文本,试图在文体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框架内对其中的语言修辞现象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是简介,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这一部分首先从定义、分类以及不同时期学术界的著名学者们对修辞所持的观点这三方面对修辞做了总体上的介绍。另外,就《雷雨》语言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同时指明本论文的研究角度和创新性。第三章提供了《雷雨》这部戏剧的相关信息,包括对作者的介绍以及故事梗概的描述。另外,还探讨了本论文语料分析的可行性。第四章详细说明了语料如何收集、如何处理、如何分析的过程。第五章是语料分析部分,具体分析了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代表性的语句。第六章是结论。一方面总结了该论文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指出了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关于语料的采集方面,本文选取了剧本《雷雨》中62个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代表性语句作为语料。借鉴覃先美和李阳共同编著的《英语修辞学概论》中对修辞的分类方法,对语料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通过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窥探其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从而进一步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此可以体会到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反映社会语言学的指导思想。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作者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四大类修辞手法中,强调修辞是戏剧人物在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第二,作为七大主要人物之一的蘩漪,是使用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代表,其使用率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蘩漪也是所有人物中使用各类修辞总数最多的;第三,修辞种类的不同使用也是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方式之一。比如:蘩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层阶级,她的语言比其他人来说,在用词和语音语调等方面,自然是丰富的,具有变化的,以此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这正说明了语言终究反映人物,修辞的使用更加有助于该目的的实现。同时也使得戏剧语言,较其他表达形式,更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给读者或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雷雨》这部戏剧的语言研究,作者发现:一部分学者试图从美学角度研究其语言特点,称之为语言的“诗化美”;还有的学者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语言的功能。本文作者试图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语言的修辞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从更深层面更广角度为未来戏剧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