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网络突发性事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社会,频繁发生的网络突发事件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新网络时代面前,政府惟有重视和积极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才能有效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社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收集、整理了大量理论文献和现实案例的基础上,立足于其他学者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研究,对我国国内网络突发事件产生机理、社会影响以及政府的应对困境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对机制作了积极探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传统突发事件和网络突发事件的异同作了比较分析,在借鉴了其他学者对类似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即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事件是否因政府治理不当或官员行为不当引发;二是是否被网民广泛关注;三是是否对政府公信力或社会稳定和安全产生危害。然后简介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概述。从社会、文化、思想、体制、技术等方面对网络突发事件产生机理进行了剖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作了阐述。产生原因在于转型社会矛盾突出是诱因,官本位文化催化发酵,思想根源为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体制中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则是技术基础。社会正反影响主要表现在:公民参政议事能力的提高,促进决策民主化等积极方面,损害政府形象及公信力、干扰司法公正以及影响政府决策等消极方面。第三部分,目前政府面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剖析。在对近年网络突发事件的案例的分析后,阐述了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政府无法实现网络信息的有效控制,应对措施效率低下,缺乏网络舆情应对专业团队,引导舆情能力不足。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民众缺乏有效信息透明机制保障,政府本身应对机制落伍,政府面对网络议政思想不够开放。第四部分,政府有效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对策探讨。结合之前对于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问题所在,相应提出对策,主要体现在设立网络相关法律规范,杜绝无“法”可依,限制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的方式,并根据现实发展随时改进或增补相关法规;建立合理的官方互动平台,拉近官民距离,便于第一时间处理或掌控突发情况;大力加强网络信用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宣传。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论述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以推动公民社会构建为背景及出发点,重点讨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相关问题。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照
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由过去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行政法规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定型为法律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公
公共支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纠正市场失灵而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所进行的资金的支付行为。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面对众多的支出项目,政府应以什么标准对它们进行排序和取舍,确定优先支持哪些项目,后发展哪些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公共支出项目选择方面的研究,构建公共支出项目选择的合理安排。本文在梳理公共支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支出项目选择的两种视角,即公共支出的价值分析和效益分析
一、引言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色彩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程度,几乎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从每天清晨睁开眼的一刻起,色彩便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衣食住行,没有任何一样能与色彩脱离出关系,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除了黑白影片的人物外,没有人可以生活在一个无色的世界中。色彩令这个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它能改变世人的心情,影响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其实,人类对色彩应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