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滇东南的广西府,因民族杂居、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经济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且处于相对隔绝状态,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不够密切。自明代成化年间“改土设流”以来,广西府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市镇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网络。明清时期的广西府市镇经济与同时期其他区域相比,有着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本文以明清时期广西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市镇经济发展的内、外动因,试探究明清时期广西府市镇网络、市场层级、市镇贸易状况及其市镇功能。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和相关概念界定。第一章:探讨明清时期广西府市镇经济发展所具备的条件,主要从生态基础、人文环境的嬗变和社会经济概况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明初,中央政府在该区实施军事镇守和屯垦的同时,大规模的汉族移民进入广西府,促使大量宜农宜耕的土地得以开垦,并改变当地原来以彝、苗、壮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人口结构。清代前期,政府在该区设局鼓铸运京(1),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广西府以及运输干线上主要集镇的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明清两代开发,地处滇东南的广西府具备市镇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和人文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进一步发展,为市镇经济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第二章:通过对广西府辖区内主要市镇及其贸易范围、市镇网络和市场层级以及个案——十八寨商贸状况的分析,着重对明清时期广西府市镇的分布、网络构成与市镇贸易状况进行研究。明清时期的广西府有定期集市分布,商业贸易已深入各州县集市中。随着商品经济的渗透,清代广西府区域内形成了以各州县集市为基础的农村集市网络,并促成以府城为中心的区域统一市场的逐渐形成。第三章:对广西府市镇的功能展开研究。主要从商品交换与生产功能、商品流通功能、多元化社会保障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广西府市镇的商业运作机制,以期对市镇在社会经济中的实际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同时探讨市镇各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品生产、流通和交换功能,为市镇经济的发展、繁荣奠定基础,尤其是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西府辖区内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市镇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余论:从广西府市镇经济的兴衰历程中,归纳其市镇经济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并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为当今滇东南地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