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针对《中国文化学》(覃德清著,2015)第十九章及第二十章的英译而写。该书的理论视野涵盖了中国完整疆土领域以及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整体格局,为中国文化学的理论建构和国学研究的深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所翻译的部分主要叙述中国文化形态结构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文化习俗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与文化理想两个部分,囊括了中华民族文化形态的各个部分,包括服饰、饮食、居住、行与交通在内的生活习俗;以及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审美心理和文化理想。语言以记叙、议论为主,语言学术性强,并穿插大量的民族文化专有名词和文化负载词,内容涵盖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文化、审美心理和文化理想。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笔者采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篇实践报告的指导原则,分别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本篇翻译报告的核心章节“案例分析”中,笔者首先对此次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类,然后结合翻译过程,经过认真思考,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调整语序法、合译法、分译法等翻译策略,对译文中的典型句子作了详细分析。其中,原文含有大量的民族文化专有名词和文化负载词,为保留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同时又能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笔者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宏观指导下,结合直译、意译和注释等多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力求兼顾原文与译文,用地道的英语再现原文风格。对于一些学术性强的精神文化和审美心理相关词语的翻译,笔者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意义对等的方法进行翻译,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最后,笔者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几点收获,并指出了自己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宏观指导下,还采取了增补主语、长句分层、语内翻译与直译相结合等多种翻译方法,并通过举例说明这些翻译策略,以达到积累经验教训、锻炼翻译实践能力,忠实地向外国读者传递中国文化信息的目的。希望本翻译实践及其报告能够为今后的中国文化学翻译实践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