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岛》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长篇处女作,甫一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并迅速登上英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首,得到了《周日电讯报》的极大称赞。凭借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维多利亚·希斯洛普也被赞誉为“没有著作的著名作家”。在小说的分析上,由于作品出版较新,因此国内外对《岛》进行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也几乎没有从创伤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该文的文章,故本文将文学批评理论和文本细读分析相结合,通过借用卡西·卡鲁斯,赫尔曼等创伤学家关于创伤的研究理论对《岛》进行分析,展示《岛》中边缘人物的心理创伤。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岛》、小说《岛》的主要内容。随后综述了国内外对作者及《岛》的评价与研究,最后笔者强调了本篇论文对小说探讨的理论基础,并且概括了论文研究的总体结构。第二章分别探讨了他们所表现出的症状。创伤经历让吉奥吉斯失语,麻木。安娜因为缺少家人关爱变得叛逆。创伤事件让玛丽亚对自我价值产生迷惘。索非亚在得知家庭历史后所变得的沉默和内疚;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的岛民,即麻风病人,逐渐丧失了信念。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岛》中四位主人公吉奥吉斯、安娜、玛丽亚、索非亚以及边缘群体麻风病人的创伤原因。主要从人物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入手,指出家庭环境的异化,父权制婚姻观的压制集体身份认知的冲突是造成他们创伤心理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第四章则仔细阐述如何应对主人公们的创伤症状,让他们走出创伤的阴影。书中主人公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消解自身受到的创伤。通过细致的分析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创伤原因和创伤症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创伤恢复方法却有相似之处。创伤者需要认清自己的痛苦根源。以宽容的心态,在家人和团体的支持和关心中,与外界相联系。一旦苦难转化为生活的动力,创伤者就会慢慢走出自己是“独特的”“不被接受的”认知误区。最终他们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真正的普通人,活于当下,获得最终的复原,因此创伤群体要重视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治愈的过程不仅仅是和自我与他人和解的过程,更是走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创伤在现代社会也是普遍的心理现象,通过对《岛》中人物的成功治愈创伤过程进行分析,表明该理论来分析此文本是可行的。一方面,创伤理论可以成为读者解读该文本的新角度,另一方面也指导并且鼓舞着当代遭受着精神的压力的受创者心灵走向健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