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构造、沉积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部坳陷为北部湾盆地内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又以古近系为近年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本文以其构造、沉积特征为研究主线,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开展断裂体系静态刻画与动态分析和盆地结构研究,明确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同时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相带展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明确盆地沉积发育特征,进而开展“构造-沉积”耦合关系研究,分析构造坡折带与沉积砂体展布的耦合、构造控制下的源-汇系统耦合、盆地结构与沉积相带展布的耦合和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的耦合,最终揭示出研究区复杂区域地质背景下“构造-沉积”耦合关系,旨在为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北部坳陷古近系NE-NEE向断裂控制凸凹格局,NEE(近EW)与NW向断裂控制次级构造单元发育展布,使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一个北西断、南东超、呈NEE向展布的新生代箕状断陷盆地。研究区涠西南凹陷为复式半地堑,海中凹陷为简单半地堑,而涠西南低凸起为单断式低凸起,且凹陷内次级洼陷又包括简单半地堑型洼陷、复杂半地堑型洼陷、地堑型洼陷和地堑-复杂半地堑型洼陷4类。研究区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裂陷期(长流组-涠三段沉积期)和断拗转换期(涠二段-涠一段沉积期)两个阶段,而裂陷期又分为裂陷Ⅰ幕(长流组-流二段沉积期)和裂陷Ⅱ幕(流一段-涠三段沉积期)。北部坳陷古近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且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湖相7种不同沉积相类型。长流组-流三段沉积期,表现为“窄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大量快速进积的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流二段沉积期,表现为“广盆、深水”环境,主要发育大面积半深湖-深湖亚相,且还发育较多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流一段-涠三段沉积期,表现为“广盆、较深水”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仅洼陷带内发育少量半深湖-深湖亚相;涠二段-涠一段沉积期,表现为“窄盆、浅水”环境,发育大面积滨浅湖亚相与辫状河三角洲。北部坳陷古近系构造和沉积特征具有明显耦合关系。研究区古近系发育有单断式陡坡坡折带、单断式缓坡坡折带、断阶式陡坡坡折带、断阶式缓坡坡折带、简单洼陷式坡折带、轴向入洼式坡折带和叉形断裂坡折带7类构造坡折带,不同构造坡折带类型对沉积砂体展布具有不同控制作用。研究区古近系具有三个区域物源和一个局部物源供应区,发育有断面、侵蚀河道、山间低谷和走向斜坡四种不同的物源搬运通道,且存在盆缘断裂沟谷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墙角式源-汇体系、凸起轴向沟谷式源-汇体系和缓坡沟谷式源-汇体系四种不同的源-汇富砂体系。研究区在不同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盆地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沉积相带展布,在裂陷Ⅰ幕,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统一湖盆,沿北部陡坡带发育较多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南部缓坡带则为辫状河三角洲,中央洼陷带主要为湖相及少量湖底扇;在裂陷Ⅱ幕,构造活动较强,涠西南低凸起出露水面而对涠西南凹陷与海中凹陷起一定分隔作用,在北部陡坡带仍发育有较多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南部缓坡带主要为大型辫状河三角洲,而中央洼陷带为湖相与较多湖底扇,且沿涠西南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在断拗转换期,构造活动微弱,整体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都发有大量辫状河三角洲,涠西南低凸起仍暴露水面而遭受剥蚀。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骅坳陷中生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孢粉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黄骅坳陷中生界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沉积相展布以及有利砂体展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黄骅坳陷中生界测井响应、录井数据以及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岩心观察与分析、结合孢粉数据,将黄骅坳陷中生界划分为4个层位,分别为中下三叠统、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其中中下三叠统主要发育粒度偏细的紫红色砂
石油充注对胶结作用的影响是石油地质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次研究以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铸体/荧光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分析、背散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原位微量元素及Sr同位素分析、微钻取样C,O同位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探讨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的来源及成因和碳酸盐胶结-石油充注序列。运用实例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多期石油充注对碳酸盐胶结作用影
本论文以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为研究重点,在构造地质学、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应用苏北盆地的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较为典型的走滑构造进行剖析,明确了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的平面和剖面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明确了苏北盆地内走滑构造成因,分析了走滑构造对油气分布的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
本文以黄骅坳陷下古生界为研究对象,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古地貌学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周边地质剖面考察、岩心观察及镜下鉴定、测录井、地震等资料的运用,对黄骅坳陷下古生界的地层划分及展布规律、沉积相划分、沉积相展布、储盖组合类型以及有利储盖区预测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研究区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岩性多样,包括灰岩、白云岩、膏岩、泥岩等。其中灰岩可划分出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灰岩、豹斑灰岩、生物碎屑灰
火山岩是黄骅坳陷中生界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大港探区中生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位,但探区内有关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孔渗、压汞、全岩地化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录井、测井、地震剖面、岩心岩屑、试油试采等资料,对黄骅坳陷白垩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发育规律、火山岩储层特征以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火山岩储层类型,剖析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成岩演化过
本论文选取黄羊泉扇三角洲和夏子街扇三角洲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两个扇三角洲百口泉组砂砾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差异的控制因素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取得以下认识:研究工区岩石类型以砾岩和粗砂岩为主,砾石成分包括凝灰岩、花岗岩、霏细岩、玄武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砂岩类型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夏子街扇三角洲储层的成分成熟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地区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的博格达山山前,包括阜康断裂带、北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等构造单元,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带。本论文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综合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录井资料,在明确区域构造演化史的前提下,对研究区露头区、覆盖区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成因机理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主要发育平面上近平行展布并向北凸出的断褶
以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为主要研究区域,综合利用最新的地震、测井、岩心、录井等资料,结合地震解释成果以及钻井岩心分析,对石南陡坡带古近系源—汇系统特征及其对砂砾岩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和定性的分析。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经过地层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界面以及重点三级层序内的2个体系域界面,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研
随着我国东部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湾盆地中浅层地质储量越来越少,深层层系逐渐成为勘探热点。为深入了解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烃源岩特征,本论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野外剖面、岩心及测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烃源岩类型以及烃源岩形成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典型野外剖面进行勘察,结合钻井岩
细粒沉积岩是指粒径小于62.5微米的粘土级或粉砂级沉积物所构成的沉积岩,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广泛发育,岩相类型丰富多样。本论文结合岩心资料、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数据,针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开展了岩相划分及特征描述、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分析、沉积旋回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本文根据细粒沉积岩纹层矿物组分差异归纳出了方解石层—粘土粉砂混合层(Ⅰ型),方解石层—富有机质粘土层(Ⅱ型),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