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常见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探讨AIDS患者合并不同真菌感染时的胸部影像表现及特征,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提高对艾滋病合并不同真菌感染的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降低真菌感染的病死率。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AIDS患者共4102例,筛选出经肺泡灌洗液及组织病理学证实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共642例,其中混合感染(2种及以上)487例,单一感染155例,单一感染中比较常见的真菌有144例,分别为:肺马尔尼非蓝状菌(PM)感染59例,肺念珠菌(PC)感染53例,肺曲霉菌(PA)感染32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比较分析AIDS合并不同真菌感染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1)144例AIDS合并常见真菌感染的患者年龄在22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42.76±13.04岁,以中壮年发病为主(30-59岁,占69.68%),青少年及老年以散在发病为主。其中男性共有120例(83.33%),女性24例(16.67%)。(2)AIDS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咳嗽、咳痰、体重下降为主,其中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的概率最高(约占54.23%),与合并念珠菌(PC)、曲霉菌(PA)感染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AIDS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多发生在CD4+T细胞<50/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CD4+T细胞计数在PM、PC、PA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组[(21.49±34.06)/μl]明显低于PC[(52.09±71.12)/μl]、PA[(90.44±109.29)/μl];而PA、P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IDS合并PM、PC、PA的影像表现以肺内多发斑片影、结节影、团片实变影、粟粒、磨玻璃影、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为主,部分可有空洞形成、心包积液、胸膜增厚等,其中AIDS合并PM感染心包积液出现的概率(33.9%)高于PA、P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A、PC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别;AIDS合并PC感染肺内出现团片状实变影的概率(33.96%)高于合并PM、PA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PA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别;AIDS合并PA感染出现胸膜增厚的概率(43.75%)高于合并PM、P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M、PC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别。(5)AIDS合并不同真菌感染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AIDS合并念珠菌、AIDS合并曲霉菌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多发生在CD4+T细胞计数<50/μl,在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患者中尤为显著。(2)艾滋病合并肺部常见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大多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或不伴畏寒、咳嗽、咳痰、体重下降;当AIDS患者皮肤损害表现为中央脐凹样坏死的特点时,应高度怀疑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3)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病变范围广,多表现为2种或多种病变同时出现,肺内出现结节影、斑片影、磨玻璃影的发生率较高,常伴有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增大。(4)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像表现相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是心包积液、肺内团片状实变影及胸膜增厚,心包积液在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中多见,肺内团片状实变影在AIDS合并念珠菌中多见,而胸膜增厚在AIDS合并曲霉菌中多见。(5)CD4+T细胞水平对肺部真菌感染损害的病理类型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