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和骨整合形成的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牙合畸形影响颅颌面的发育、口腔健康、口腔功能及面容,甚至影响精神和心理健康。据报道,错牙合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72.92%。随着生活水平及口腔健康认识的提高,要求正畸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基础,支抗不足是目前限制正畸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常用的支抗控制方法包括口内及口外装置,然而,所有的口内装置都有一定程度的支抗丧失,口外支抗如没有患者的良好配合则不能提供可靠的支抗。近年来出现的微型种植体由于尺寸小、植入部位灵活、手术简单、可以即刻载荷等优点,越来越多地用于正畸治疗,尤其对疑难病例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微型种植体脱落情况时常发生,据报道微型种植体的成功率为83-89%。如何提高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种植体脱落大多发生在正畸加力前和加力过程中,多由于种植体植入手术不当及种植体-骨界面不合适的应力分布造成。种植体的稳定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种植体植入后必须满足初期稳定性及随后载荷给予的应力和应变的要求。良好的微环境有利于形成种植体-骨愈合及承受载荷,其中种植体的选择、植入手术、初期稳定性、载荷方向及愈合时间等是影响微型种植体稳定的重要因素。明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规范操作系统的研究对推广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建立不同长度不同载荷骨量、相同长度不同植入方向、相同长度不同载荷方向的下颌骨-微型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正畸载荷对骨组织内的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使用微型种植体,减少骨界面应力集中,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不同植入扭力及不同愈合期载荷的动物模型,探讨微型种植体不同植入扭力对种植体-骨界面愈合的作用,评价种植体-骨界面不同愈合期后载荷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特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植入扭力并根据初期稳定性选择载荷时机提供参考;通过微型种植体不同愈合时间载荷的临床试验,探讨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本实验希望能为今后微型种植体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室数据。1.利用颌骨CT扫描图象,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ANSYS10.0软件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2.建立直径为1.6mm,长度分别为6mm、8mm、10mm、12mm四种长度种植体模型。3.装配实体微型种植体-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3.1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距离牙槽嵴顶4mm处。3.2装配6mm,8mm,10mm,12mm四种长度种植体垂直骨面植入模型。3.3装配8mm种植体与骨表面成90°垂直植入、牙合向30°植入(种植体向牙合平面方向倾斜60°,与骨表面成30°)、牙合向60°植入(种植体向牙合平面方向倾斜30°,与骨表面成60°)、近中向30°植入(种植体向近中方向倾斜60°,与骨表面成30°)、近中向60°植入(种植体向近中方向倾斜30°,与骨表面呈60°)的五种植入角度模型。1.选择6mm、8mm、10mm、12mm四种长度种植体垂直植入模型。2.分别在种植体顶端施加1.96N的载荷。3.载荷方向:通过种植体载荷点做一与牙合平面平行的直线,通过此直线做一与地平面垂直的平面,在此平面上分别给以水平向前及前上斜向45°方向的载荷。4.对各模型的不同载荷条件计算种植体周围骨界面Von-Mises应力峰值及位移峰值。1.选择90°垂直植入、胎向30°植入、牙合向60°植入、近中向30°植入、近中向60°植入的五种植入角度模型。2.在种植体顶端施加1.96N水平向前的载荷。3.计算种植体周围骨界面Von-Mises应力峰值。1.选择牙合向30°植入、近中向30°植入两种模型。2.在种植体顶端施加1.96N大小的载荷。3.载荷方向3.1牙合向30°植入:通过种植体载荷点做一与殆平面平行的直线,通过此直线做一与地平面垂直的平面,在此平面上分别给以水平向前、前上45°方向、垂直向上方向的载荷。3.2近中向30°植入:通过种植体载荷点做一与牙合平面平行的直线,通过此直线做一与地平面垂直的平面,在此平面上分别给以水平向前、水平向后、前上45°方向、后上45°方向、垂直向上方向的载荷。4.对各模型的不同载荷条件计算种植体周围骨界面Von-Mises应力峰值。1.动物与分组:年轻成年雄性Beagle狗4只,按照植入力分为14N±1Ncm扭力组及11±1Ncm扭力组。2.实验步骤与方法2.1将36颗直径1.5mm、长7mm的微型种植体分别种植在Beagle狗的下颌第2、3、4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范围内两牙根之间,两组种植体随机分配在每只狗的左右侧。2.2每组分别于植入后7天和28天取材、固定。2.3制作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不脱矿的硬组织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界面愈合情况,用图文分析软件测量、计算骨组织界面形态学指标。2.4用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情况。2.5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两组扭力值之间和不同时间后骨组织界面形态计量学指标之间差异。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1.动物与分组:8只年轻成年雄性Beagle狗。实验组:种植体分别于植入后即刻、愈合1周、愈合3周及愈合8周后行初载荷,载荷持续10周后取材。对照组:种植体不载荷,分别于植入后1周、3周、8周、10周后取材。2.1将64枚种植体植入在Beagle狗的下颌骨内,种植体植入位置同实验五。2.2植入扭力选择12±1Ncm。植入种植体时测量植入扭力。2.3实验组种植体分别在植入后即刻、植入后1,3,8周后给以100g的载荷,对照组不载荷。2.4按照实验设计时间旋出种植体,测量两组种植体旋出扭力峰值。2.5扫描电镜观察旋出种植体表面情况。2.6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愈合时间后载荷及不载荷旋出扭力峰值间的差异。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1病例选择: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选用正畸门诊需强支抗的错殆畸形患者植入种植体,进行早期载荷或延期载荷。共46例,男11,女35,平均年龄17.5岁。2种植体植入位置:按照错牙合奇形治疗的需要及局部解剖情况,将微型种植体植入牙弓前部及后部的唇、颊侧或腭侧牙槽嵴。3分组:①早期载荷:植入后4周载荷,载荷力为75-100g,12周后150-200g;②延迟载荷:种植体植入后12周开始载荷,载荷力为150-200g。4记录宿主基本情况、植入位置、植入后疼痛否、口腔卫生情况、愈合期、种植体脱落情况等。5计算种植体脱落率,卡方检验分析种植体脱落的相关临床因素。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1.成功建立6mm、8mm、10mm、12mm四种长度微型种植体垂直植入的下颌骨-种植体模型。2.成功建立8mm长度种植体的90°垂直植入、牙合向30°植入、牙合向60°植入、近中向30度植入、近中向60°植入五种植入角度的下颌骨-种植体模型。3.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几何相似性、生物力学相似性及临床适应性均达到实验要求。1.不同加载条件下应力集中部位均出现在种植体颈部骨界面内。2.不同长度种植体相同方向载荷时骨界面应力峰值及位移峰值变化不大。3.6mm、8mm、10mm、12mm长度种植体水平前向牵拉的应力峰值分别为3.765 Mpa、3.726 Mpa、3.627Mpa、3.5 Mpa,位移峰值范围为1.266-1.288μm。前上斜向牵拉的应力峰值分别为4.51 Mpa、4.477Mpa、4.392 Mpa、4.075 Mpa,位移峰值范围为1.668-1.694μm。1.不同载荷骨量明显影响骨界面应力分布:水平前向牵拉的应力峰值及位移峰值均低于前上斜向牵拉。2.不同加载条件下应力集中部位均出现在种植体颈部骨界面内。3.殆向30度植入、牙合向60度植入、90度植入、近中向60度植入、近中向30度植入的Von-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3.386 MPa、3.536 MPa、3.726 MPa、1.385 MPa、0.436 MPa。4.骨界面应力均匀分布依次为:近中向30°植入、近中60°植入、牙合向30°植入、牙合向60°植入、90°植入。1.不同加载条件下应力集中部位均出现在种植体颈部。2.种植体牙合向30度植入:水平前向载荷、前上方向载荷、垂直向上载荷的应力峰值分别为3.396 MPa,1.143 MPa,1.096 MPa。骨界面应力均匀分布的载荷依次为:垂直向上载荷、前上方向载荷、水平前向载荷。3.种植体近中向30度植入:水平前向载荷、水平后向载荷、前上方向载荷、后上方向载荷、垂直向上载荷的应力峰值分别为0.436 MPa,0.452MPa,1.936 MPa,1.817 MPa,2.618 MPa。骨界面应力均匀分布的载荷依次为:水平前向载荷、水平后向载荷、后上方向载荷、前上方向载荷、垂直向上载荷。在4只狗的下颌共植入36颗种植体,其中2颗种植体脱落。11±1Ncm扭力植入组成功率100%,14±1Ncm扭力植入组成功率88.9%,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为94.4%。14±1Ncm扭力植入种植体植入后7天,可见种植体颈部或根尖部皮质骨有染色的弥散性损伤及染色性交叉岔折损伤,植入后28天,仍可见少量重染损伤区,微破裂明显减少。而11±1Ncm扭力植入种植体植入后7天,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可见少量分散的微破裂,而植入后28天,微破裂消失。11±1Ncm扭力植入组与14±1Ncm扭力植入组7天和28天的种植体-骨接触率无明显区别(P>0.05)。但11±1Ncm扭力组28天时50μm和150μm范围内种植体-骨界面密度(分别为53.15%,51.53%)明显高于14±1Ncm扭力组(分别为32.56%,34.55%),P<0.05。共植入64颗种植体,其中有3颗脱落。载荷组成功率96.9%,非载荷组成功率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为93.8%。微型种植体植入后,载荷及非载荷的界面骨组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进行愈合。适量正畸载荷可以促进骨组织的愈合。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即刻载荷及愈合1周、愈合8周后载荷的界面骨组织愈合良好,但植入后3周载荷的愈合较差。非载荷种植体不同愈合时间的旋出扭力值无明显区别,平均为2.42±0.29Ncm。载荷组种植体在即刻载荷及愈合1周、3周及8周后载荷的旋出扭力分别为4.10±0.39Ncm、4.25±0.70Ncm、2.42±0.44Ncm、4.42±0.38Ncm,愈合3周后载荷的旋出扭力值与非载荷种植体旋出扭力值相似(P>0.05),明显低于其它愈合时间载荷的旋出扭力值,P<0.05。共植入微型种植体109枚。其中有10颗种植体松动、脱落,6颗发生在载荷前,1颗在早期载荷1个月内,3颗发生在延期载荷期间。种植体总成功率为90.83%。脱落较多发生在上颌腭侧、下颌前部及后部颊侧。早期载荷与延期载荷成功率无明显区别。种植体植入后距离牙根较近及种植体周围炎容易导致种植体脱落。1微型种植体植入方向及角度影响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应根据载荷方式选择种植体植入方向,尽量使植入方向与载荷方向一致,并尽量减少种植体与骨面间的植入角度。2微型种植体长度在6-10mm范围变化时,正畸载荷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在此范围内临床上不用刻意选择长微型种植体。3载荷方向影响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临床微型种植体载荷时,尽量沿着种植体植入方向的种植体长轴加载(与种植体植入方向一致或相反),载荷方向与种植体植入方向的种植体长轴垂直时容易造成骨界面应力集中。4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是形成骨整合的基础。适度的植入扭力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种植体-骨愈合微环境。种植体植入后,应将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间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合适的植入扭力(11Ncm)骨界面损伤小、愈合快,有利于种植体稳定性。过强的植入扭力(14Ncm)可以造成种植体周围应力集中区骨质严重微损伤,且骨愈合过程减慢。临床植入微型种植体时,适度的植入力较好,而不是越大越好。5微型种植体植入后,早期适度的机械刺激有助于种植体-骨愈合。6微型种植体植入到骨整合完成前(3周左右)出现种植体稳定性危险期。在种植体植入后,可以进行即刻或愈合1周后正畸载荷,否则应选择愈合后载荷,但应避免愈合危险期加载。7初期稳定性是微型种植体选择早期载荷的重要条件,对初期稳定性好的微型种植体进行即刻载荷或早期载荷不影响其骨整合的形成。8为了减少种植体脱落率,应控制种植体周围炎症,尤其是上颌腭侧及下颌后部颊侧植入种植体时。
其他文献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内涵式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基调。在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基
依据土壤水分取样数据,在不同的置信水平和不同的精度系数下确定了苹果园内土壤含水量的取样数目,并利用多种插值方法对土壤含水量数据进行了插值计算.结果显示,所测土壤含水
摘 要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给予决对卧床休息4周,持续牵引3周。治疗组给予七叶皂苷钠针,按0.3mg/kg计算(总量<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共10天。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针5mg,利多卡因100mg,硬膜外注射,1周1次,共4次。4周后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结果
剖宫产指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群剖宫产率的适宜水平为10%~15%[1]。近20年来分娩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变化显著,
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下达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改革措施。我校作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如
应用I、Iδ、m、m/x、L/1+、K、S2=ab、m=α+βm聚集度指标、幂法则等测定龟纹瓢虫在棉田的分布型.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在棉田属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分析了其聚集原因.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