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镇安县太白庙金矿区地处秦岭腹地,由于近年来的采矿破坏与不合理的土地占用,诱发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导致区内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对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充分收集和研究大量专家学者对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以镇安县太白庙金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与勘测,采用层次分析评价法与现场专家打分综合评价方法,结合GIS软件对矿区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具体情况如下:1、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与勘测和室内试验,查明了本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采选矿现状等影响灾害形成、分布及其演化的内外部条件;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特征和分布,主要包括崩塌3处、滑坡3处和泥石流灾害4处等10处地质灾害(隐患)。2、对矿区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的灾种、具体灾害类型,分别详细分析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揭示了太白庙矿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强烈的采选矿厂周边、河流和公路沿线等地区,影响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气候、植被及断裂等几大类;诱发因素主要为降雨、工程切坡、开挖山体、采矿弃渣和尾矿堆放等人类活动。3、在充分探讨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影响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首先采用专家现场打分评价法对矿区灾害危险性进行打分分析评价;然后将影响灾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建立了本区层次结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评价法,建立矿区灾害评价数学模型;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矿区全部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层次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场专家调查及打分评价结果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本区地质灾害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大的评价单元,按地质灾害严重程度和危险性大小对研究区进行了危险性等级分区,进一步划分为5个区,其中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3.6%,区危险性中等的有2个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6.5%,区危险性小的有2个区段,占研究区面积的14.6%。4、根据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对区内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别提出合理的防治工程和监测工程建议,即主要采取“拦、排、挡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进一步制定本区详细的保护与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保障矿业活动的安全、有效地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