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诗意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道家自然无为的根本原则出发,发掘老庄道家哲学在人生关怀上所蕴涵的深刻智慧,即“人法自然”的基本牛存原则。从身重物贱、心理富足的理论阐发,到返朴归真、随遇而安的实践指导,再到生死自然、精神逍遥的终极关怀,系统地建构了诗意人生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 作者认为,诗意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因时而迁,一切以自然、适性成为评价标准,因此,诗意人生可能存在于感性、理性、直觉甚至梦境之中。诗意人生既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更是一种游刃于个性张扬和社会承受限度之内的生存技术和艺术。正是这种高超的人生技艺,使人生在面临困境和残缺时,也能张扬价值、释放美丽。 在文章的架构上,作者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论证,历史回溯和当下肩示等纵横交错的立体手法,展示了诗意人生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取向。老庄道家的诗意人生是建立在充满人生关怀和社会关怀的人生观基础之上的。它那“人法自然”的生命观,“为无为”的人生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珍视与生命价值的张扬,构成了老庄道家的诗意人生理论。在这种旷达超越的人生观指导下,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又进一步开始构建其诗意人生的理想蓝图,使老庄道家诗意人生的创想具有了可操作的方法。直到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的昂然出世,“诗仙”李白的以退为进、灵活机动,文豪苏轼的傲然世间等道家诗意人生践行者的出现,以他们或“出”、或“入”,抑或介于出入之间,不尽相同的人生轨迹,向世人们展现了道家诗意人生的不同样态。表现了道家诗意人生的健康、智慧与悠然、从容,以及诗意人生践行者个性的自然回归、展放与生命价值的完美挥发。让我们能更真实、更具体地从“理论形成”与“生命实践”去感知诗意人生,并发现诗意人生的六大源泉,即:诗意人生源于自然,源于心灵,源于珍惜,源于淡泊,源于创新,源于梦想。从而阐发出道家诗意人生理论对现代人生的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名公书判清明集》又称《清明集》(以下统称《清明集》),是一部以诉讼判决词为主的南宋官方文书汇编。全书十四卷,分为官吏、赋役、文事、户婚、人伦、人品、惩恶七门,记录
20世纪70年代对于动荡不断的中东地区特别是埃及与以色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代。由于萨达特出任埃及总统后,采取了现实的和平外交路线,积极改善埃及与美国、埃及与阿拉伯国家和
本文主要以1840年至1911年间新教医药传教士所译著的书籍以及在《教务杂志》、《博医会报》等期刊上撰写的涉及中医的文章为基本史料依据,考察来华新教医药传教士是如何看待中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这个时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诸多变化,司法检验就是其中之一,宋代的司法检验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而在同一时代,医学领域也呈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之多,农村现代化堪称决定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条件。也正因如此,农村现代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
鸦片战争之后,晚清社会在外力的冲击下开始走向了由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型。在这一社会剧变中,死刑的变革对考察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标杆价值。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着如何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联共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左翼反对派针对20年代苏联的国情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当时党
在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将“民主化”作为谋求自身安全和利益的一个重要武器,试图通过对中东移植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与制度,彻底改造中东,以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