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结论部分中的及物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重要因素的论文摘要和结论部分逐渐成为学者们竞相研究的课题。而结论部分又因其客观性,科学性和概括性直接决定着硕士论文的质量。国内外学者专家们已从多种语言学角度对硕士论文结论部分做过各种有价值的研究。在本文中,作者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结论的分析评价中,并将主要研究点锁定在及物性系统。及物性系统是研究语篇概念功能强有力的工具,在此之前,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文学语篇,科技语篇,以及大众语篇的分析当中。在及物性系统的理论框架下,作者将进行针对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结论部分的中美对比研究。论文所用语料选自著名国外学位论文检索平台PQDD及国内学位论文检索平台CNKI。作者在PQDD中选取英语为母语者所撰写的十五篇英语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结论,另在CNKI中选取十五篇中国英语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所撰写的学位论文结论。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所选语篇均来自中美较有声望的大学,且论文发表日期限定在2009至2011年。作者对硕士论文结论部分及物性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方面着重对比及物性过程在中美语言学硕士论文结论部分的分布情况,所占比例,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的组织情况。这种分析是通过UAM Corpus Tool这种方便的统计工具来完成的。将文本输入,分割,标注后,此软件能自动统计出各种过程或其他成分的相互关系。正因如此,分析的信度大大提高。微观角度的研究着眼于不同过程的特点与及物性隐喻,这对清楚呈现中美学者运用及物性系统表达概念功能的异同有重要作用。文章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硕士论文结论中存在哪些及物性过程?比例多少?中美硕士论文结论在及物性方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及物性隐喻在结论中是如何体现的,中美有何差异?通过对所选中语篇及物性分析及数据统计,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中美结论在及物性方面存在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结论中主要出现了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其中物质过程所占的比例最高。但母语为英语者的论文结论中物质过程所占比例要小于中国研究者的论文,而在关系过程中,情况恰恰相反。诸如此类的差别可以归结于中外研究者在论文结论部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研究者往往更注重总结归纳自己的研究结果,而外国学者更多致力于描述研究的意义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影响。通过对及物性系统其他要素,如参与者,环境要素的细致分析,作者逐步归纳出了中外研究生论文结论部分的及物性特点。及物性隐喻作为所有隐喻中最高级语言能力的体现在结论中占一定频率,但相较于母语英语者,非母语英语者对及物性隐喻的运用较少且形式单一,内容不灵活。综上所述,本研究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下及物性系统的理论,并对中国学生及学者进行论文结论写作及英语写作、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看,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发现有犯罪嫌疑人时可以立案,在发现有犯罪事实时也可以立案。但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立案上仅局限于以人立案,基本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对食品质构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性质的膳食纤维进行复合改性,使膳食纤维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好的发挥它的生理功效。方法:将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与果胶
学者交游与学术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学术演进的重要层面。有清一代,学者辈出,学术文化发展较为兴盛,学者之间的交游也十分广泛。本文即从区域文化研究的角度,较为系统考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作为数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加工编程技术一直是人们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随着航空航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在我们的生活和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好英语,尤其是具有良好的听说能力,已经成为所有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引进外教,即以英语为母语
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内容的重点定为以教授和测试语言智能为主,而其他的多种智能则被忽视。课堂上,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相伴而生的,但是在非洲,城市化进程并不是工业经济繁荣的产物,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主要是由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造成的。本文便以苏丹喀土穆
本文着眼于海上货物运输中,托运人的诉权问题,主要通过国内外以及国际公约对托运人诉权的立法及学术界相关理论的分析,从理性和实用的角度阐明托运人诉权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
中职生除了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之外,更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很显然传统的教师教及学生模仿实践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故而笔者以项目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进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新一轮变动,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政府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也急剧扩大,行政权力不断取得实质性扩张。而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