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行得比较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是集中在对信用风险管理上,对利率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也比较落后,普遍采用的是“缺口管理”、“敏感性分析”等较初级的管理工具,没有对利率风险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度量方法。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以及如何度量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例,引入风险价值VaR模型,借助VaR模型对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风险进行测度,从而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评估。风险价值VaR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市场风险、业绩评估和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计算VaR值来衡量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大小。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回测检验,试图探求风险价值VaR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分别就国内外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与管控理念、方法或技术等研究理论与研究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描述。第三章是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几种主要方法的分析比较。通过对几种主要方法的适应条件、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点,各自的不足或局限性等的对比分析,以凸显VaR模型在量化利率风险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的部分,该部分以银行间质押借款利率为样本变量,应用VaR模型加以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从实证过程来看,基于证0参数分布的八1?(1)4八1?^(1,2)模型适用于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的VaR计算。而在商业银行对其他风险运用VaR模型进行度量的时候应根据不同的样本选择不同的GARCH模型进行计算。(2)国外常用的基于N分布即正态分布的GARCH模型参数法对我国利率风险进行VaR值计算时失效。因此,需要不断地尝试,找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样本分布进行计算,不能一味地照抄国外方法。(3)我国商业银行必需加快对VaR模型的应用研究,提高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第五章,则是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就我国商业银行应用VaR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1)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形成集中的总行监管制度和明确的管理分工职责。(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3)完善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