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仿小夹板技术的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60名外踝骨折患者,用随机方法1:1 比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观察组在中医骨伤科骨折治疗的基本理论,模拟小夹板技术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对照组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外踝骨折。比较两组患者固定前及固定后第1、2周的患肢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月、第6月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入院固定后第1周观察组VAS(4.97±0.57),对照组VAS(5.26±0.4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观察组VAS(1.97±0.63),对照组VAS(2.52 ±0.58),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组内相互比较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7.93±2.30)天,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9.41±2.36)天,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0± 1.05)周,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0.93)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获得一致的优良率,且优与良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未发生肢体坏疽、缺血性痉挛,化脓性皮炎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医用高分子夹板模拟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外踝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肢肿胀,能得到满意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在外踝骨折治疗的早期比较有优势。医用高分子夹板操作简便,便于调整,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容易被病患接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