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大、小兴安岭接合部位,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黑龙江相望。黑河地区中生代时期发育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中生代大量的火成岩。但是中生代火成岩的具体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岩石成因、岩浆的来源以及岩石所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对研究区黑河及其附近地区的中生代火成岩(包括侵入岩、火山岩和脉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三间房—卧牛湖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末期(175.3±0.53Ma和177.25±0.45Ma),侵入岩从中性到酸性均有,侵入岩的组合为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G2)的T1T2G1G2岩石组合,属于高钾钙碱系列,是准铝质-过铝质岩石,Peacock指数为钙碱性,亏损Nb、Ta、La、Ce等元素,富集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多数具有负Eu异常;闪长质脉岩多数为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系列岩石,Peacock指数碱钙性和钙碱性均有,亏损Nb、Ta、La、Ce、P、Ti等元素,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Zr、Hf、Gd,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2、研究区内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多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1.93±0.42Ma),火山岩岩石组合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为主的岩石以及少量玄武岩、安粗岩、粗面岩,多数属于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性系列和低钾钙碱系列,属于准铝质—过铝质系列,Peacock指数数为钙碱性和碱钙性,亏损Nb、Ta、La、Ce、Ti等元素,富集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Gd等元素。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为较为平缓的右倾型,具有弱负Eu异常或无Eu异常。3、上述早侏罗世末期的侵入岩岩石主要为低压TTG系列,Mg高,属于MA系列TTG,结合各种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与洋俯冲有关的弧环境。存在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其岩浆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熔融(与地幔楔发生过反应)、兴安弧下地壳(壳幔相互作用)的局部熔融;上述早白垩世火山岩是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为主的岩石组合,有MA系列和LMA系列,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产生于洋俯冲有关的弧的构造环境,推测岩浆来源为俯冲板片的熔融并与地幔楔反应、兴安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4、结合区域的构造演化推测研究区侏罗纪—早白垩世构造环境一直是与洋俯冲有关的弧环境,主要与蒙古—鄂霍次克洋南向俯冲有关,可能叠加了古太平洋NW向的俯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