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及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irdo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仲籽具有降压、抗氧化、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为杜仲籽油。因此,杜仲籽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试验表明杜仲籽油含量为28.5%左右。并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杜仲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并对提取出来的杜仲籽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从而开辟出一条开发利用杜仲籽油的新路径。本研究采用水酶法提取杜仲籽油。杜仲籽首先经过65~70℃的温度进行烘干,使原料的水分含量≤5%,然后对原料进行粉碎。粉碎过后的原料过40目筛,然后用料液比为1:3[m(杜仲籽):V(无水乙醇)]的无水乙醇浸泡12h,以便综合利用其中的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等物质。离心所得的原料进行酶解,以杜仲籽油的得率及油脂品质为指标,对所用酶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pH值及酶解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化实验,从而优化出了水酶法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在料液比为1:10[(m(杜仲籽):V(水)]、酶添加量(原料含量的百分比)为1%、温度为55℃、pH值为8.5、酶解时间为3h的条件下酶解一次,油脂的得率稳定在81%左右,所得杜仲籽油黄色,清澈、透明,具有杜仲特有的自然清香,油脂的过氧化值在2.90mmol/ml左右、酸价在0.16mgKOH/g左右,水分含量在0.16%左右。本研究拟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法对杜仲籽油进行处理,以延长其保质期,保存其功效及风味。以微胶囊化效率及微胶囊油脂的品质为指标,对壁材的选择、芯材壁材比例、乳化液固形物含量、均质压力、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及喷雾干燥出风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化实验,优化出杜仲籽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麦芽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壁材(其比例为2:3)、芯材:壁材为1:1、乳化液中固形物的含量为20%、均质压力为35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80℃及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85.7%,所得到的微胶囊呈现乳白色,微胶囊细腻,颗粒大多呈球形,且微胶囊囊壁光滑、干燥,其过氧化值在5.0mmol/ml左右,酸价在0.7mgKOH/g左右,水分含量在1.8%左右。
其他文献
为全面了解黄酒麦曲浸提液中所有可溶性蛋白质(其中应主要包含原料小麦蛋白及各种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蛋白)的情况,本论文首次借鉴新兴的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思想,利用经典的双
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逐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其乐曲创作中融入流行因素,这使得汇聚了千年文明的中华古音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日益加
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异型物质如过渡金属以及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毒化学污染物导致生物体中过量活性氧产生,引起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指标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和抗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50606007)。空气源热泵(Air Source Heat Pump,ASHP)是环保型高效节能的供热装置,其低位热源是环境空气,具有无污染物排放的特点,符合
反胶束溶液是由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水、有时添加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热力学稳定的体系。本文介绍了反胶束体系的性质特点及萃取原理,并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萃取的影响,同时对
本文阐述了《家畜育种学》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教师队伍建设,丰富讲义与教案,课程定位及目标还原了其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取得的成效,其目的是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教学质
本论文以大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三氯氧磷交联,复合酶水解,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制备出交联酯化多孔大米淀粉,并对其吸附性能、颗粒结构以及对辣椒红色素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稳定性进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在生态、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天然染料用于纺织品印花的研究甚少。本文从
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解制碱技术。与隔膜法电解制碱技术和水银法电解制碱技术相比,它已被世界公认为是目前技术最先进和经济最
本论文研究了脱脂米糠的综合利用。脱脂米糠提取植酸后利用蛋白酶酶解米糠中的蛋白质获得米糠蛋白酶解物(RBPH),同时研究了植酸的纯化、RBPH的精制和功能性质。首先采用酸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