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lu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城市的人口及规模迅速扩张,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量也急剧增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效率业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探求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程度,对于改善中原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资源投入过剩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及投入冗余度,借助灰色预测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014-2020年的城市效率进行预测以研究其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发展类型划分为三种,最后,通过选取城市效率影响因素的变量指标,基于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程度,并分时段对其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1)城市效率时空演变方面。2001-2013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基本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或“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交替的“波浪形”态势,这与城市的投入-产出有较大的关系,即城市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产出量增加幅度时,效率值增加,反之,效率值则下降;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具有空间邻近性,尤其是处于同等效率水平阶段的城市整体上呈现出连续分布状态,而且,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中原经济区西部及东部地区城市的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北部区域,而中部及南部地区则最低,且中部地区城市的效率水平变化不明显,另外,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空间集聚水平一直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各城市的发展效率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2)投入冗余度方面。2001-2013年,中原经济区效率未达到最优的城市对于土地的投入过剩现象始终较为普遍,这与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张有密切的联系,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和建成区面积迅速膨胀,但是,资源要素大量投入的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未同步跟进,故效益产出未能达到理想值;另外,科教和信息方面的投入冗余量增加显著且呈上升趋势,而其在产出方面则普遍能够达到合理值。(3)城市效率发展类型方面。根据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发展类型划分为三种:高效稳定型、波动变化型和亟待增强型,其中,郑州、济源、洛阳、平顶山、漯河、亳州、蚌埠和聊城等8个城市属于高效稳定型,三门峡、鹤壁、运城、安阳、焦作、濮阳、南阳、淮北、宿州、阜阳、菏泽、晋城、邯郸、菏泽和邢台等15个城市的发展效率属于波动变化型,开封、新乡、许昌、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等7个城市属于亟待增强型。(4)城市效率影响因素方面。从2001-2013年,人口规模、从业人员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即三者水平的提高或改善能够促进城市效率的提升,而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财政支出水平和消费市场规模则对城市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即随着三者水平的提高或改善,城市效率反而出现下降;在不同时段内,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效率均为负相关关系,而人口规模对城市效率的影响均为正向,其它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方向则存在变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生产要素投入过剩、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另外,部分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效率的提升。针对中原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等措施以期促进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提升。
其他文献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植物的起源、演化与空间分布的关系,主要依托于植物在某一地理区域内表现出的规律性。这种规律可以是外在形态,也可以是内在特异基因。本研究以药用植
摘 要:“中年油腻”作为网络流行议题受到社会各年龄群体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网民群体狂欢的现象,“油腻”成为网络流行表达符号。本文通过论述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油腻”群体与网民群嘲现象,反思“油腻”表征折射的社会心理嬗变,为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避免成为“油腻”者提供建议,而不是做舆论狂欢的过客。  关键词:中年油腻;狂欢现象;社会心理;“控油”  网络流行语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中年油腻”成为网络热点不仅是社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和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个国家或区域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妥善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国际上一些巨型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新城的发展与多中心模式的构建是城市快速扩展中的常见模式,也是目前找到的缓解城市无序蔓延、解决住房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温度对水生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河流温度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态进程,例如水生生物的生长、代谢率、生理学、分布。河流温度也是影响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宾夕法尼亚州东
以湘西柑子坪下寒武统黑色页岩风化剖面及其发育其上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对风化剖面和土壤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和测量,采集用于研究的各种岩石、风化产物、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