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们吸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阅读课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科目,但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再者,农村高中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学生们除了课本没有更多的渠道接触英语。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无休止地记单词和进行模拟训练。久而久之,他们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英语成绩很不理想。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应该明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作者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把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期能通过利用图式理论改善英语阅读教学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图式理论强调阅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Rumelhart指出:“图式是知识的建筑块件。”这些块件在各个抽象的层面上表示知识,读者把输入材料中的信息与其头脑中先存的相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并及时激活这些知识,相应的图式一旦被激活,就可指引读者加速阅读理解过程。本文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肥乡一中阅读教学现状和做这项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回顾了阅读理论和图式理论及一些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先期研究;第三部分通过实验来证实图式理论对学生外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运用问卷调查,访谈,阅读测验等手段,以肥乡一中高二两个班为实验对象,验证图式理论对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积极作用;第四部分通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本次实验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实验班实验数据证明:运用图式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阅读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