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一部两万一千八百余人,为策应河东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和完成打通苏联获取军事物资援助之使命,奉中革军委之命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餐风饮血、浴血奋战,同敌人进行了四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惨遭失败。西路军为配合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牺牲,为西安事变后局势的有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应受到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的表彰和赞扬,然而却被认为是“张国焘路线”彻底破产的产物。从此,西路军就被扣上了“张国焘路线”的帽子,无论是长眠在河西走廊的将士,还是幸存下来的将士,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特别是在“文革”中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多年来,无人能为西路军的冤屈平反,学术界在研究此问题时也往往盲从于官方的结论。于是,这段历史的真相逐渐被埋没,西路军问题由此而产生。“文革”结束后,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特别是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起了拨乱反正的浪潮,一系列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西路军问题也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彻底解决西路军问题,澄清这段历史的真相,中共中央领导人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80年代,经陈云的建议,李先念组织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编写出《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最后由邓小平做出批示,赞同将此存档,从而为西路军问题确定了基调:西路军是奉中革军委之命,西渡黄河负责打通苏联以获得军事物资援助,最终为西路军摘去了“张国焘路线”的帽子,西路军问题得到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关西路军注释的修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有关西路军奉命渡河说法的修改,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修订再版,不断地以官方的渠道、权威的叙述,向人们澄清西路军这段被曲解了的历史,让真相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历史最终将公正还给了西路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