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民间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史诗以及民间叙事诗﹑谚语﹑谜语、民间小戏、民间说唱等体裁的民间作品。侗族拥有着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学,它们记录了侗民保护自然的生态思想。侗民不仅把自然视作赐予自己生命的母体,且认为大自然中的“万物有灵”,由此形成了保护自然、顺天应时的生态意识。本文以贵州侗族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对侗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意识进行详尽的分析:第一章对侗族生态意识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具体表现;第二章对贵州侗族民间文学中体现的自然生态观进行了研究;第三章论述了贵州侗族民间文学中的社会生态美,并探讨自然条件在社会生态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分析侗族民间文学中比附自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呈现出侗族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结语部分指出贵州侗族民间文学传统的生态意识是侗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当代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的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