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内种间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材料——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分别取自从中国及北美各地引种到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的30多年种源实验林,以及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纯种鹅掌楸优良单株。以新梢及花苞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的实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外植体的灭菌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优良单株春天抽芽后15天发出的幼嫩芽、嫩枝、嫩叶、叶柄为材料较好,花苞选取花瓣45cm长的较好,其适宜的灭菌处理为:将采摘的嫩枝用洗衣粉溶液洗15分钟,用清水冲洗2小时,用酒精处理30秒,再用升汞处理9分钟,用灭菌的清水冲洗45次,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2.愈伤组织的诱导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初代培养基均以MS为佳。其中嫩芽、嫩枝、幼叶、幼叶叶柄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2,4-D2.0mg/L+6-BA0.2mg/L+SUC30g/L,其愈伤诱导率能达到100%;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为: 1/2MS+ 2,4D2mg/L+ 6-BA0.5mg/L+ NAA2mg/L+ KT0.2mg/L+ GA0.2mg/L+ Gln 200mg/L+ Asn200mg/L+ Pro100mg/L+ Arg200mg/L+ CH300mg/L。3.悬浮体系的建立愈伤组织经过培养基MS+ NAA0.5mg/L+ KT0.5mg/L+ 6-BA0.5mg/L+ Vc5mg/L+ LH500mg/L+ pH5.8+ SUC50g/L上培养,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4.原生质体的游离和培养确定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适用酶液组合为E组合:纤维素酶Cellulase2%+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1%+果胶酶PectolyaseY-23 0.2%;确定悬浮细胞分离的适用酶液组合为F组合:纤维素酶Cellulase2%+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1%+果胶酶PectolyaseY-23 0.1%。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为KM8p,添加0.6mol/L的甘露醇,以及0.1%的MES。5.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处理电融合的适宜参数为:AC强度110V/cm,时间30秒;直流脉冲,作用时间选择为40μs,作用强度为1000V/cm,作用次数为5次。原生质体融合率最高可达到30%以上。6.外源DNA的转化外源质粒DNA与原生质体的混合液,经过逐步添加PEG溶液(30%PEG-8000+ 0.3mol/L葡萄糖+10mmol CaCl2),可以使质粒DNA所携带的目的基因GFP瞬时表达。
其他文献
内切型纤维素酶是纤维素酶系中重要的一种,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含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为外切型纤维素酶提供自由末端。实验室前期对草菇内切型纤维素酶(EG1)的研究,针对EG1蛋白的最适温度、温度耐受、比酶活等性质,本实验利用类比推理和同源建模在近N-端和C-末端氨基酸定点突变研究突变体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圆
在自动控制和动力系统领域中,我们通常会碰到要求解相应的Lyapunov矩阵方程、Sylvester矩阵方程或是Riccati矩阵方程。因此,对于这些方程的求解显得相当的重要。在很多的情况下,很难求得矩阵方程的准确解,为此有必要研究矩阵方程求解的数值方法。本文主要对离散Lyapunov矩阵方程建立了三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以求解该矩阵方程的数值解和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二乘解。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一种
本论文以中性亚硫酸盐甘蔗浆为对象进行酶解工艺优化,重点研究了酶与底物之间的吸附脱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酶解后两相中自由酶及结合酶的回收方法,提出了一条重复再用纤维素酶的新工艺。中性亚硫酸盐蔗渣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69.54%、18.76%和13.41%。在纤维素质量浓度为80g/L,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用量为15FPIU:15CBU/g纤维素,酶解48h的条件下可以产生4.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能够催化酚类化合物及芳香胺的氧化,在污水处理、环境污染物降解和土壤修复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变色栓菌为出发菌株,克隆、表达和改造了漆酶基因,并对比了三种漆酶同工酶在染料脱色中效率的差异,同时初步研究了木聚糖酶及漆酶基因的融合表达。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T-PCR克隆出三个漆酶基因lacA、lacB和lacC。其中lacA基因全长1560bp,lacB基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漆酶产量和改善其酶学特性是降低漆酶使用成本和提高酶解效率的有效途径。论文以杂色云芝为出发菌株,克隆、表达和改造了漆酶基因,并建立了适宜的表达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T-PCR克隆出两个漆酶基因lccl和lcc2。其中lccl基因全长1,497 bp,lcc2基因全长1,515 bp。lccl和lcc2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76.59%。(2)成功构建了漆酶毕赤酵母基因工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以南京老山林场的空间图形信息为基本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利用关系数据模型及可视化技术,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及GIS二次开发组件Mapobjects完成了老山林场地理信息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实现了系统主要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属性信息管理功能,基本实现的功能有:(1)显示与制图:系统图形数据库的显示功能是通过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和图形
本文采用样方法并通过精确定位,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约海拔1 400m的核心区共设置25个固定样地,通过分析凤阳山麂角杜鹃种群在不同生境中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出保护和管理的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物种多样性在各个层次的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通过对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是表
本文根据来自于草菇cbh 1-1(CBD1)和热纤梭菌的cipB(CBM3)的CBD序列设计了—系列相互重叠的引物,利用PCR的方法得到含双纤维素结合域的基因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后与表达质粒pET-32b相连,再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到四种目的蛋白CBM3-GS-CBD1、CBM3-celc-CBD1、CBM3-GS-CBM3、CBD1-celc-
海栖热袍杆菌Thermotoga maritima产生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工业应用潜力大。本论文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开始,构建内切葡聚糖酶重组表达菌株,采用定向进化技术对内切葡聚糖酶的基因进行改造,获得一系列的突变株,并对热稳定性好的突变体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及结果如下:1、根据内切葡聚酶基因的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和表达载体pET-20b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因重组菌的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的分泌表达能力,以及为这两种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论文探索了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定向进化及其基因工程菌诱变育种的可行性和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易错PCR技术对本实验室已克隆出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将突变后构建的重组质粒pTRC99A-bgl1导入E.coli BL21 CodonPlus(D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