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框架下,通过引入新的风险因素、心理行为因素以及微观市场结构方面的因素,以因子模型为研究的理论背景,采用Fama&MacBeth和BJS的研究方法,对决定我国股市股票收益率的基准定价模型(CAPM、FF三因子模型、FR三因子模型)和可能定价因素(惯性因素、流动性因素、市场波动率因素)进行了一个实证研究。研究结论:(1)相对于传统的CAPM和FR三因子模型,FF三因子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FF25组合收益率在横截面上的差异。三个因子中HML的解释能力最强。(2)在三个定价因素中,惯性因子(UMD)、换手率因子(LIQ)在横截面上对组合的收益率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市场波动率因子(△VOL)的解释能力并不显著。(3)换手率因子的回归系数符号与流动性溢价理论预测的相反,换手率较高的组合能够获得比换手率较低的组合高得多的超额收益。换手率可能并不是衡量股票流动性的很好的指标,而是代表了我国股市上很高的噪音交易风险。另外,在控制一系列定价因素后,因子模型不能完全解释根据换手率构建的组合收益率的差异。现有的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4)在我国股票市场特殊风险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并没有系统的关系,我们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我国股市“同涨同跌”的特征有关。(5)对几个可能的投资策略的研究肯定了在我国市场上基于BE/ME的价值投资策略、CART1-6的惯性投资策略、基于换手率的投资策略确实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引入UMD、LIQ因子后,因子模型可以解释待检验组合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FF三因子模型并不具有普遍性,在解释组合收益率特征时,还有必要考虑其他的定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