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导向钻井关键技术及方法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导向钻井是以近钻头地质参数与工程参数的随钻测量、传输、实时处理解释和决策控制为主要特征,通过随钻测量和控制手段来保证实际井眼穿过储集层并取得最佳位置的钻井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对地层、构造、储集层特征的判断和在储集层内的轨迹控制能力,提高油层钻遇率、钻井成功率和采收率,实现增储上产、节约钻井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在分析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原理及实现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地质导向钻井的关键技术及方法。为了有效地识别岩性、划分地层、追踪油气藏,研究了自然伽玛、电阻率、感应密度和孔隙度等数据的随钻测量与处理技术;提出了随钻测量数据预处理与标准化以及定向井和水平井中随钻地质数据的归算方法,解决了井深和垂深之间的数据转换问题,建立了地层解释和邻井数据比对方法;研究了提取小层对比信息的方法,形成了单井解释、多井评价和油藏描述技术;采用极值方差聚类法实现了测井相分析和地层划分与解释,为追踪油气藏、实现地质导向钻井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通过研究稳斜探油顶的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动态追踪油气藏过程中的井眼轨道控制方案设计方法,解决了应对储层垂深不确定性的轨道控制问题;研究了能满足中靶、软着陆和连续导向等要求的井眼轨道控制方案及其设计方法,为水平井、大位移井和多目标井的安全着陆和顺利钻进提供了技术保障;以油气层钻遇率为主要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基于地质、油藏和钻井一体化的综合设计与控制技术,提出了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的轨道优化设计与控制方法,从而使地质导向钻井中的靶区轨道能够位于最有利的油层位置。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底部钻具组合力学特性的分析模型,根据井眼轨道的空间形态和钻具组合的结构特征及变形特点,建立了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钻具组合设计方法;应用最小势能原理提出了弯壳体导向钻具造斜率预测和钻具组合设计的实用方法,直观地反映出了钻具结构参数与造斜率之间的关系,突显了关键因素对钻具造斜率的贡献。分析了影响井眼轨迹的因素,考虑地层各向异性和钻头各向异性的影响,采用等效地层和等效钻头的处理方法,建立了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型;揭示了井眼轨迹、钻遇地层、所用钻头与钻进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井眼轨迹预测与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在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应用了300余口井,涵盖了薄油层和超薄油层、复杂断块油藏、边底水剩余油藏、稠油油藏、低渗透油藏、非连续油藏和针孔白云岩气藏等油气臧,形成了一整套复杂油气藏开发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开发各种难动用储量的有效技术手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无网格方法——无单元法用于波动方程的基本理论以及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绪论部分首先回顾了地震模拟与成像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指出本文所做工作的实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选择一些课外材料,用于辅助日常教学,这有利于打破教材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外教学资源的使用差强人意。  一、课外资源教学实践  1.课前值周报告  不少教师都喜欢在每节课的正式授课前,安排学生在全班同学前进行五分钟左右的课前值周报告。每学期伊始,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商量新学期在“课
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是地球物理领域中反演问题共同的数学物理性质和解估计的构成和评价方法,即:利用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物理现象推测地球内部介质物理状态的空间变化及物性结构。
地震断层与地表倾斜相交的几何特征是地震破裂复杂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具有这种几何形态的断层上的自发破裂传播问题对于认识地震震源破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和解释实际
电离层对地磁暴的响应随太阳活动、季节、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十分复杂,对电离层扰动的预报仍然是当前空间天气中一个还未解决的难题。本文着重于将引起地磁暴的不同的行星
为圈定研究区域铜矿的找矿靶区并查明隐伏矿体的空间分布,应用高精度地面磁测、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进行综合物探,研究该矿区地面磁异常特征,进行间接寻找无磁性的
从整个导航技术的发展及移动导航目前的应用趋势看,导航系统当前正从原来专用于车辆上进行导航服务向着便携式的、可移动的导航系统发展,因而,在便携设备上开发嵌入式移动导航系
适于复杂介质的高精度偏移方法及快速并行计算是叠前深度偏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最优可分表示法用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研究,以提高强横向变速介质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在
学位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借助于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Solar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原位测量泥质岩系列样品(千枚岩、泥岩和碳质板岩)的电导率,进而系统探究温度、压力
三维叠前偏移是地震勘探领域的前沿技术,但目前仍面临着复杂近地表条件与速度建模等方面的挑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多学科知识,通过对三维时间域和深度域叠前偏移中的关键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