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及其在益阳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已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鉴于农业大国的背景,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满足农村老年群体对经济、医疗、精神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党践行“以人为本”精神,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回顾并思考党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变迁,既可给予现有养老保障制度以补充,又可给未来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49年为时间分割点,从建国前、后两大方面来对党的农村养老保障思想和政策的发展轨迹进行阐述。建国前主要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受“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和战争形势的影响,党在农村试探性、小范围的开展养老保障工作,为党日后革命的胜利打下了群众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国后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革”等政治因素的破坏,党在农村的养老保障工作发展缓慢,主要是以优抚安置和社会救济为主,出现了农村集体养老保障制度的雏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开始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代表的农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党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来源于实践,也应该以实践为标准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对现实情况进行具体调研和客观总结。文中笔者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农村地区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系统考察了该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养老保障政策的历史演变,且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研究方法的运用,试图全面反映该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过去与现在。在全面综合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就完善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法制及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等建议,以期对我国宏观视域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快速的老龄化和经济、社会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家庭养老价值观念的转变,主要靠子女和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足以应对当前中国养老服务所面临的严
通过较为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进行影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便于数据的查询、浏览、分析等功能的实现,并为影像数据的发布与共享提供条件;利用遥感影像元数据实现遥感数据的网络发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关注并不多,培训效果也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飞速提高,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引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私人汽车的急剧增长,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致
所谓的成本效能是指企业通过成本耗费所形成的价值与所付出成本的比值来表达的单位成本效益,它是衡量成本使用效果的基本指标。本文旨是先探讨了成本效能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
由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此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部国际公约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本文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理、检测方法以及氨基甲酸乙酯的消除方式进行了综述。由于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危害,所以有必要尽快建立氨基甲酸乙
21世纪,人口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是世界之最,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深远的
公路因其集散功能、政策性因素、环境因素等不能直线连接两个节点,在节点之间呈现曲折迂回的形态,导致公路实际里程大于连接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产生非直线系数。但是山区与平
生产性服务业本身从其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分而言,有别于传统一般性的服务行业,其模式更像是制造业、物流业以及服务业三者的结合,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利用现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