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10年后的背景下,以合肥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研究对象,分析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10年后的变化,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提供参考。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合肥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合肥市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意识逐步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体育课能按要求开设,并且课时也明显增加;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观念不断改变,大部分体育教师实现了“老教师”与“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上体育课,体育学习兴趣增强。目前,影响合肥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有:新课程标准本身的特点与不足,尤其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与增强可操作性;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不够,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监管力度不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尤其再学习的机会少;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短缺;校园及社会氛围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不高;受升学率的影响,素质教育推进任重而道远。 根据对合肥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在分析其影响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以下7个方面的对策:即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指导;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施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领导的重视;重视体育教师培训机制,转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大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宣传力度;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的建设;减少中考体育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遇到困难要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不搞一刀切;体育教师观念滞后、学生体育意识不强、课程实施缺乏学校领导支持,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一线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一些现代教育理念理解的还比较透彻,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经过自身“消化吸收”后,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贯彻并实施;合肥市重点中学的场地设施较齐全,而非重点中学场地设施有较大差距;合肥市无论重点中学,还是非重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学历都符合教学要求,但在科研方面水平不高、意识淡薄;合肥市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能正常开展,形式多样;建议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