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策略支持其行为的进行,合作活动也不例外。合作活动作为幼儿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正是幼儿借助一定的合作策略完成合作目标的过程。然而,国内外有关幼儿合作策略的研究却相对比较贫乏,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多是观念上的引导和口号式的呼吁。本研究力图通过对游戏活动中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系统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幼儿合作策略的运用状况、基本特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幼教工作者提供更有益于提高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育建议。研究者以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目标结构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丌封市某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的同伴合作策略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游戏活动中幼儿同伴合作策略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1、由单一走向多样;2、由命令式向协商式转变;3、由无意识策略运用走向有意识策略运用;4、教师参与下与幼儿自发游戏活动中呈现不同的合作策略。经过对以上特征的因素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1、游戏类型影响合作策略的运用;2、有无教师参与,合作策略出现的频率不同;3、边缘性参与是幼儿习得合作策略的有效途径;4、幼儿合作策略的运用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5、幼儿的性格和情绪影响合作策略的选择。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以下五项教育建议:1、不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完成合作的目标;2、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学会使用适宜的合作策略;3、为幼儿提供观察与模仿的对象,指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相关的合作策略;4、掌握幼儿合作策略发展规律,重视幼儿的移情训练;5、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幼儿有效运用合作策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