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油基人工树脂出现以前,紫胶树脂作为一种天然的动物树脂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出现,紫胶树脂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天然可降解的天然材料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但是对其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紫胶树脂组装材料本身的性能,并没有对其在水相中的聚集机理进行探究,导致得到的组装材料几乎均为紫胶树脂微球,应用领域受到限制。为此,本课题通过研究紫胶本身特有的理化性质,探究紫胶树脂钠盐在水相中的聚集机理,对影响紫胶树脂聚集组装的因素进行研究,构建紫胶功能性材料,对其聚集机理以及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同时对影响其性能的因素进行探索,以此开发其作为高端生物树脂应用的潜能,从而带动紫胶树脂的生产、加工等产业链的发展,为绿色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不同离子诱导紫胶树脂钠盐聚集。实验利用不同的离子(Ca2+、Na+、H+)诱导紫胶树脂钠盐进行聚集组装,探索其对不同药物的包载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测得紫胶树脂钠盐的质荷比在1136.78处出现吸收峰,且吸收峰较强,对应于紫胶树脂钠盐的二聚体,类似于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现出较好的表面活性。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离子(Ca2+、Na+、H+)诱导得到的紫胶树脂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得到了紫胶树脂钙盐、紫胶树脂钠盐和紫胶树脂。试验中对紫胶树脂的包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性质的直链型及环形药物,由于疏水作用,紫胶树脂对于疏水性药物的包裹率都非常高,其次,对于两亲性药物的包裹率又优于亲水性药物。(2)基于纳米囊泡粘接制备高强度低聚物紫胶树脂水凝胶。试验利用葡萄糖酸内酯(GDL)作为缓释酸释放H+,成功制备得到紫胶树脂水凝胶,对其形成凝胶的机理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DL的水解,两亲性的紫胶树脂钠盐转变为紫胶树脂并且组装形成囊泡;由于紫胶树脂的分子结构类似于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两个相邻囊泡中短的疏水链间的疏水作用粘接形成紫胶树脂水凝胶网络。通过改变紫胶树脂钠盐的浓度、GDL的加入量以及形成凝胶的时间就可以调节形成凝胶的力学性能、含水率、体积、结晶性和热稳定性。通过表征分析,紫胶树脂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可以用作高力学性能的生物泡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聚乙二醇(PEG)致孔紫胶树脂水凝胶的制备。以PEG为致孔剂,成功制得更大孔径的紫胶树脂水凝胶,对其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以及聚乙二醇加入量的增加,紫胶树脂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及孔径发生了变化,紫胶树脂水凝胶的孔径从200nm左右增加到4μm左右。通过FTIR、DSC和热重(TG)测试分析可见,聚乙二醇的加入并没有参与到紫胶树脂形成水凝胶的反应中去,只是充当致孔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