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动态增强磁共振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显示乳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的类型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共81例86个病灶,均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查。利用磁共振乳腺容积成像(volume imaging for breast assessment,VIBRANT)进行多时相增强检查,其中恶性病变39例39个病灶,良性病变42例47个病灶。对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如形态、边缘进行描述,并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测定病变的早期强化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病变进行联合评价。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形态学特征、早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形态学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05%、68.09%、74.42%。早期强化率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43%、47.83%、70.59%。时间-信号强化曲线类型的分布对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05%、69.57%、75.29%。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87%、73.91%、82.35%。结论:1、利用VIBRANT进行多时相增强检查,有利于分析乳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乳腺病变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提高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2、乳腺恶性病变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边界模糊,多呈毛刺状边缘,多呈Ⅲ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多大于100%。而乳腺良性病变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肿块,多分界清晰,边界光整,多呈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多小于100%。第二部分乳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研究初探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中应用的最佳的弥散敏感系数值,并对乳腺的良性、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间是否具有差异性。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后病理或者穿刺活检证实的病变共52例59个病灶,包括恶性病变21例22个病灶,良性病变31例37个病灶。分成恶性病变组、除囊肿外的其他良性病变组及囊肿三组病例,分别测定b值等于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1500s/mm2下不同乳腺病变的平均ADC值,比较相同b值的不同病变的平均ADC值,比较相同病变类型在不同b值下的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b=200s/mm2时,乳腺的恶性病变、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1±0.310×10-3mm2/s、2.093±0.392×10-3mm2/s、2.838±0.637×10-3mm2/s。b=500s/mm2时,乳腺的恶性病变、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34±0.258×10-3mm2/s、1.850±0.407×10-3mm2/s、2.607±0.504×10-3mm2/s。b=800s/mm2时,乳腺的恶性病变、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95±0.219×10-3mm2/s、1.637±0.362×10-3mm2/s、2.318±0.514×10-3mm2/s。b=1000 s/mm2时,乳腺的恶性病变、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77±0.196×10-3mm2/s、1.501±0.328×10-mm2/s、2.103±0.489×10-3mm2/ S。b=1500s/mm2时,乳腺的恶性病变、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44±0.873×10-3mm2/s、1.306±0.271×10-3mm2/s、1.770±0.356×10-3mm2/s。结论:五组不同的b值下,乳腺恶性病变组、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与乳腺囊肿之间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乳腺的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低于除囊肿外的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组,这两者均低于乳腺的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