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和原产国,自古以来茶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出口创汇的最大宗产品之一。90年代起,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茶叶的出口创汇下降,茶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也不再占据优势地位,甚至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相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并且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地区已经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茶文化产业也开启了发展之路,这为中国茶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广东省地处我国大陆南端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居民的收入和文化消费需求高。同时也是我国的产茶省之一,是我国乌龙茶的主要产区,而且还是我国的茶叶消费大省,全省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全国第一位,居民对茶叶的认可度、接受度和需求度都很高。近几年,在广东省各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茶文化产业创造的茶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青睐。但茶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各方面均还不够成熟完善,仍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和提升。本文以广东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作为研究的对象。而要促进广东省的茶文化产业不断完善并快速发展,就要对广东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清醒的认识,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广东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广东省茶文化以及茶文化产业现状,建立起以“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企业战略和政府行为”五项要素共28项指标构成的茶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计算得广东省以及对比省份浙江省、福建省、云南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别为B广东=(0.5220508,0.4156112,0.062438)、B浙江=(0.615432,0.1330248,0.255532)、B福建=(0.4652144,0.5197456,0.01514)、B云南=(0.226516,0.479419,0.294165),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四省的茶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度分别为较强、较强、一般、一般,且四省的竞争力由强到弱分别为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针对所得结果,本文对广东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浙江省、福建省、云南省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广东省茶文化产业的问题所在和竞争力优劣势,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