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在长达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沿海11省区仅以1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超过60%的国民生产总值。然而,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沿海地区环境问题愈发凸显,环境污染造成的负效应正对地区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环境效率是兼顾技术经济产出和为其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的一个指标。研究沿海地区环境效率有助于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并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沿海地区公共资源,减少沿海地区环境污染,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得到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建立以各地区电力消费量、全社会资本投资和年末就业人员数为投入指标,以GDP、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和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SO2)为产出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出发,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选取沿海11省区(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测算结果进行重点分析,探讨了沿海地区环境效率的现状(包含综合环境效率、规模环境效率和纯技术环境效率),比较了沿海地区各省市间环境效率的差异,提供了从投入产出角度改善沿海地区环境效率的路径,研究了沿海地区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包含前沿面移动效应和追赶效应)。文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环境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总体来说与理想状态仍存在差距,存在投入组合上的改进空间;沿海地区各省份之间环境效率存在差异,它们需要在不同程度上调整资源配置以达到理想的环境效率有效水平;在越接近生产前沿,提升环境效率越困难的情况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应加强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上的作用,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加强规模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产出能力,促进生产前沿的前移。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的技术路线,阐述环境效率的相关概念,对基于DEA研究方法的环境效率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包含外部性理论和公地悲剧理论),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第三章为静态实证分析部分。主要为确定好模型、决策单元之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环境污染作为投入指标处理,运用DEA-CCR模型和DEA-BCC模型分析了沿海地区的综合环境效率、纯技术环境效率和规模环境效率;然后,将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DEA-SBM模型分析沿海地区各省市间环境效率的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配置资源的路径。第四章为动态实证分析部分。根据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模型分析沿海地区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深入探索影响环境效率变化的因素。第五章是政策建议。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改善这些地区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结论和展望。本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