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常规杀虫剂在山东省转Bt基因棉田施用量的减少,绿盲蝽Apolyguslucorum Meyer-Dür已上升为山东棉田的主要害虫。对于绿盲蝽的防治,目前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且生产上主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使害虫处于农药的选择压下,使其产生抗性,且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棉田天敌昆虫数量锐减,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存在很大的潜在危害。本研究监测了山东省四地区绿盲蝽田间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和灌根处理棉花,并结合种植绿豆诱集带,比较了不同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对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的结果如下:1.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2010-2012年采自山东聊城、菏泽、滨州、德州地区绿盲蝽田间种群对7种杀虫剂(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氟虫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结果表明,绿盲蝽各地种群对不同杀虫剂表现出不同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处于敏感阶段;对马拉硫磷、灭多威、氟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基本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均在10倍以内。2.采用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和灌根处理棉花,并结合种植绿豆诱集带,比较了不同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对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间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有诱集带的棉花颗粒剂穴施区+绿豆诱集带颗粒剂穴施区、无诱集带的棉花高浓度颗粒剂穴施区、无诱集带的棉花高浓度灌根区、无诱集带的棉花低浓度灌根区、无诱集带的棉花低浓度颗粒剂穴施区、有诱集带的棉花种子包衣区+绿豆诱集带种子包衣区、无诱集带的棉花种子包衣区。棉花颗粒剂穴施+诱集带颗粒剂穴施、棉花灌根、棉花颗粒剂穴施(有效成分用量为1.5kg/hm2)三种处理方式持效期自棉花苗期可以延长至八月中旬花铃期达110d左右,棉花种子包衣处理+诱集带种子包衣处理(有效成分用量为0.675kg/hm2)的持效期可达90d。3.以棉花为供试植物,采用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及灌根三种施药方式,测定了吡虫啉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颗粒剂穴施及灌根处理(有效成分用量为1.5kg/hm2)下吡虫啉对棉花表现出较好的促进生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