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中,农业是首要的问题。 农业是具有公益性的特殊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范畴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产业表现较强的外部经济性,农业产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支农作为政府调控和保护农业的主要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投入力度、投入方式和投入结构愈加受到政府的关注;在当前公共财政支出体制下,农业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和外部效应性,使得财政支农和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效益低下问题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是要讲求效益的经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财政支农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财政支农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各项支出。在国家财力有限的客观制约下,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效益是我国财政支农改革和支农资金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公共财政理论框架下及农业发展新阶段政府要加强支农工作的重要方面。作为政府保护和支持农业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财政支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倍受关注。 本文是关于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实证分析研究。目的是:分析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探讨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新型的公共财政支出理论框架下,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效益的对策和办法。 本文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理论探讨,分析了财政支出的相关理论及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第三章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评述了财政支农状况及支农资金发挥的作用,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主要方面: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各部门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等资金支出的结构。第四章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规范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增长速度、贡献度比率、资金投入结构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得出结论。第五章针对从上一章存在问题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解决新办法。 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在财政支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财政支农支出在生产与基础建设、科研等方面的资金比例仍有待调整和协调,在科技上投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支农资金投入的不足、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善,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资金效益的主要原因。 本文最后就如何解决问题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给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