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升高对樟子松落叶松氮素吸收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ingm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本文以两树种的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在人工气候箱内水培的方法,将CO2浓度设置为350μmol·mol-1和700μmol·mol-1两种水平,在保证等量氮(8mmol·L-1)供应情况下,调整NH4+-N/NO3--N比分别为25/75、50/50、75/25,研究CO2浓度升高对两树种不同氮素形态吸收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CO2浓度处理相比,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樟子松在大量供NH4+-N少量供NO3--N(NH4+-N/NO3--N比为75/25)时,对NO3--N吸收量变化不大,但对NH4+N吸收量先增加,后降低;在等量供应NH4+-N和NO3--N(NH4+-N/NO3--N比为50/50)时,增加了对NO3--N的吸收,而对NH4+-N的吸收无影响;在大量供NO3--N少量供NH4+-N(NH4+-N/NO3--N比为25/75)时,樟子松对NO3--N和NH4+-N的吸收无明显变化。这表明樟子松为喜NO3--N树种,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当NO3--N供应不足时,表现出对NH4+-N吸收增加的趋势。(2)与正常CO2浓度处理相比,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落叶松在大量供NH4+-N少量供NO3--N(NH4+-N/NO3--N比为75/25)时,对NO3--N吸收量明显增加,但对NH4+-N吸收量无变化;在等量供应NH4+-N和NO3--N(NH4+-N/NO3+-N比为50/50)时,对NO3--N的吸收略有增加,而对NH4+-N的吸收无变化;在大量供NO3--N少量供NH4+-N(NH4+-N/NO3--N比为25/75)时,落叶松对NO3--N和NH4+-N的吸收均无明显变化。这表明落叶松以吸收NH4+-N为主,同时也吸收一定数量的NO3--N,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当NH4+-N供应不足时,表现出对NO3--N吸收的明显增加。(3)CO2浓度倍增处理与正常CO2浓度处理相比,降低了两树种苗木体内的氮浓度,但增加了苗木体内氮含量。樟子松整株氮含量在NH4+-N/NO3--N比为75/25、50/50和25/75三种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14倍、1.23倍和1.37倍;落叶松的整株氮含量在NH4+N/NO3--N比为75/25、50/50和25/75三种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65倍、1.22倍和1.52倍。樟子松整株氮含量在NH4+-N/NO3--N为25/75时增加最多,而落叶松在NH4+-N/NO3-N比为75/25时增加最多。这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CO2浓度升高处理明显增加了樟子松和落叶松幼苗对氮的吸收。(4)CO2浓度倍增处理,促进了樟子松和落叶松基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两树种幼苗的生物量。樟子松在NH4+-N/NO3--N比为25/75时,NH4+-N/NO3--N比为75/25时,基径生长量增加最多,分别增加112%和110%。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两树种的生物量。(5)CO2浓度倍增处理,增加了樟子松叶片内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对叶片可溶性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与正常CO2浓度处理下,CO2浓度倍增处理落叶松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在正常CO2浓度处理下,落叶松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出现在NH4+N/NO3--N比为25/75时,而当CO2浓度倍增后,NH4+-N/NO3--N比为50/50时落叶松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
其他文献
管氏肿腿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现已被用于森林、园林、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但管氏肿腿蜂的繁育还没有统一的行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救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人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救治,同时配合应用俯卧位通气,合理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