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束30CrMnSi钢表面合金化的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CrMnSi钢具有强度高、韧性高、淬透性良好和抗过热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轴和齿轮类零部件。利用传统的热处理工艺处理30CrMnSi钢具有表面硬度差、冲击韧性较差、易导致工件变形等缺点,难以达到使用要求。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件变形小等优点,可用于对30CrMnSi钢进行合金化处理。本课题采用等离子热喷涂技术在30CrMnSi钢表面分别制备不同粉末配比的Ni-A1和Fe-Al复合涂层,然后进行扫描电子束处理。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和粉末配比方案,讨论粉末配比与电子束工艺参数与对截面显微组织与元素分布以及机械性能等影响,利用Quanta FEG45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HDX-1000TM显微硬度计、HSR-2M型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与测试截面显微组织、表面物相组成以及机械性能。讨论合金化后合金层中出现的比重偏析现象;讨论粉末配比对合金层显微组织比重偏析及比重偏析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电子束工艺参数对合金层显微组织比重偏析与比重偏析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化处理后,截面显微组织由合金层、热影响区和基体三部分组成,Ni-Al合金化后合金层显微组织由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Ni基固溶体组成,平均显微硬度约为750HV;Fe-Al合金化后合金层显微组织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与马氏体组成,平均显微硬度约为695HV;热影响区主要由马氏体组成,平均显微硬度约为654HV;基体为索氏体,平均显微硬度约为275.7HV。利用正交试验分析Ni-Al粉末配比及电子束参数对机械性能的影响,随A1粉含量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先上升后下降;随束流增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下降;随工件移动速度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升高。得到Ni-Al合金化的优化方案为Ni-Al粉末比例50:50,束流大小8mA,工件移动速度3 60mm/min。此时合金层显微组织由Ni-Al金属间化合物与Ni基固溶体组成,截面显微硬度由表及里从748HV到265.7HV非线性分布,表面硬度较基体硬度提高近3倍。利用正交试验分析Fe-Al粉末配比及电子束参数对机械性能的影响,随A1粉含量增加,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先下降后升高;随束流增大,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先下降后升高;随工件移动速度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先下降后升高。获得Fe-Al合金化的优化方案为Fe-Al粉末比例25:75,束流8mA,工件移动速度360mm/min。此时合金层显微组织由针状FeAl和块状Fe2Al5金属间化合物和马氏体组成,截面硬度由表及里从695HV 下降至270.3HV,表面硬度较基体硬度提高约2.6倍。当75%Al粉时、或50%Al粉8mA束流或360mm/min工件移动速度时,Fe-Al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在材料表面和亚表面,此时,随深度增加,截面硬度先升高后下降;当25%Al粉、50%Al粉束流大于12mA或工件移动速度小于300mm/min时,合金层显微组织出现比重偏析,Fe-Al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在亚表面,截面硬度随深度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当Al粉添加量为35%~75%时,Fe-Al金属间化合物随机分布在表面和亚表面的马氏体中,未出现比重偏析;Al粉添加量为25%时,合金层显微组织出现比重偏析现象,Fe-Al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在亚表面,马氏体分布在表面。75%Al粉含量时表面硬度最大为703HV,表面磨损失重量最小为0.00014g;60%Al粉含量时表面硬度最小为585HV,表面磨损失重量最大为0.00136g。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作为有效的监控手段,网络摄像机IPC使用越来越广泛,已在城市安防、公共交通管理、银行金融、教育系统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城市和大型安防单位都设有独立的IPC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其核心在于构建稳定、可靠的IPC接入平台对其海量视频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
尺寸链生成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目前尺寸链自动生成技术准确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权值分配规则。依据AHP的步骤,以尺寸及公差约束B1,过盈配合B2与间隙或过渡配合B3作为评价因子,以尺寸链通路C1,C2,…,Cn为指标,建立面向尺寸链通
近年来,旋翼式无人机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上线了较多具备代表性的无人机产品,但是其中的稳定以及可靠性等依旧有着显著的问题,这也成为了后续性能优化方面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于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控制进行分析。重点问题为下述三点:(1)基于对运动原理与建模理论的描述,分别对于基于LQR算法、基于滑模控制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进行分析。对二次调节LQR的基础算法开展分析,依靠简化相关模型获得基础的
抑制氢脆失效和提高氢渗透性能是目前国内外氢分离合金膜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课题对基于Nb基固溶体氢分离合金膜的元素掺杂和合金化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课题中Nb基固溶体合金添加不同量和不同种类的合金元素后在晶体结构、氢化热力学性能、氢扩散动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合金膜的氢渗透性能和抗氢脆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有:(1)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Nb100
近年来,随着IC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其封装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引线键合机作为IC封装的核心设备之一,主要由机械模块、电路模块以及图像处理模块等组成。其中,微芯片焊点的快速识别和精确定位是图像处理模块的核心,是整个引线键合机焊线工艺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其生产效率和焊线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引线键合机主要基于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模板匹配)来识别和定位微芯片焊点,该方法存在识别速度慢且无法适应多样性环境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十分普及,其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焊点质量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合格率,对其PCB板焊点进行缺陷检测也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效率,利用机器视觉实现自动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机器视觉的焊点缺陷检测研究开展工作,检测的焊点类型为:多锡、少锡、焊锡合适和漏焊。通过搭
装配尺寸链的自动生成是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的重要基础,目前多数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都依赖人工交互。这种方法在计算机设计系统中不但难以传输和共享产品表示模型中的相关公差信息,而且一般未考虑不同配合类型下配合偏差对尺寸链生成的影响,因此难以保证尺寸链生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文基于本体在概念描述、知识表达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优势,研究利用本体来实现考虑配合偏差的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的一种智能化的方法,提高了尺寸
随着经济增长和道路交通环境改善,现代社会对轿车产品的需求总量剧增,也更注重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目前多数中低档轿车行驶平顺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考虑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实施平顺性优化设计是开发初期的主要方法。研究多体动力学、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理论和实用关键技术,深入剖析目标车型悬架、轮胎及行驶系等其它总成结构特性,在ADAMS环境建立车辆主要总成、构建各子系统模型;结合悬架承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