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搅拌摩擦技术是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其优势在于加工过程中搅拌头驱动塑化的金属流动成形,成形过程中材料没有发生熔化,保持固相状态,并且在成形过程中伴有剧烈的搅拌混合作用。因此搅拌摩擦技术不仅仅在焊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复合材料制备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基于搅拌摩擦技术原理,采用自制的装置,研究了不同结构形貌的搅拌针与工艺参数对挤出成形的影响以及挤出机制,研究发现:1、本课题提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搅拌摩擦技术是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其优势在于加工过程中搅拌头驱动塑化的金属流动成形,成形过程中材料没有发生熔化,保持固相状态,并且在成形过程中伴有剧烈的搅拌混合作用。因此搅拌摩擦技术不仅仅在焊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复合材料制备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基于搅拌摩擦技术原理,采用自制的装置,研究了不同结构形貌的搅拌针与工艺参数对挤出成形的影响以及挤出机制,研究发现:1、本课题提出的两种方案均能使材料挤出成形。方案一基于增大金属向下迁移的思想,对模具内材料整体预热后,采用4种不同结构形貌的搅拌针进行挤出试验,结果表明锥形搅拌针驱动塑化金属的能力优于叶片式搅拌针、两级搅拌针和三级搅拌针。方案二基于抑制金属回流的思想,通过在挤出端部设置加热模块,减小金属向下迁移阻力,并采用锥形搅拌针进行挤出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进给速度下均能获得成形良好、组织致密的挤出材料。2、搅拌针挤出过程中存在3个阶段:进料填充阶段、压实变形阶段和挤出成形阶段。在进料填充阶段,模具温度上升缓慢。随着模具内材料的聚集增多,搅拌针与模具内材料高速摩擦会使得模具在压实变形阶段温度急剧升高。当搅拌针端部的压力值突破金属流动所需的压力时,材料即从模具内被挤出成形。3、搅拌针挤出过程中存在两种搅拌行为。一种为搅拌针刃口下表面挤压塑化金属产生的,搅拌后的材料形貌表现为规则的环状堆积形貌。另一种为搅拌针螺旋槽内充满塑化金属后,螺旋槽上表面挤压塑化金属产生的,搅拌后的材料形貌表现为涡流状。4、搅拌针挤出过程中金属材料进入搅拌针螺旋槽中是一个双向挤压的过程。当搅拌针旋转时,螺旋槽上表面会挤压塑化的金属向下迁移。与此同时,螺旋槽的下表面在搅拌针旋转的过程中会与接触的塑化金属产生间隙,随后搅拌针周围塑化的金属会鼓入间隙中,从而对螺旋槽中的塑化金属产生一个向上的挤压作用。
其他文献
姜油树脂因大量姜油酮、醇、烯类物质的存在而难溶于水,其中的姜酚和二氢姜酚等物质的存在而产生苦涩味,口感难以接受。以符合国家食品医药卫生安全标准的乳化剂、溶剂、添加
文章从突出理论教育、舆论引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安全教育5个方面,论述了同煤集团从实际出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类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近些年,化疗药物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但由于传统化疗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药物疗效和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各项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总结可能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为三阴乳腺癌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
现代竞走运动已从过去单纯比拼运动员耐力,转变为对运动员技术、耐力、战术运用能力、团队配合能力、意志品质等综合能力的比拼,这要求运动员各方面都要做到协同发展,不能存
<正>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道的调研和家庭服务中,社工发现许多学龄前期孩子的家长表达出迫切的需要:希望能心平气和地教孩子学好规矩,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尽管家长都
地下水是城市地下工程灾害中的关键致灾因子,也是影响富水软弱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地层与地下水间的流-固耦合作用是贯穿上述过程的主要物理机制。针对当前理论解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方法对细观尺度流-固耦合效应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从地层颗粒与渗流场之间的的耦合作用出发,建立了渗流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破坏的离散元数值模型,通过对比有、无渗流条件下的开挖面失稳特性,揭示了渗流对开挖面稳
目的:通过探索肺癌患者是否存在IL-12、IL-10量的失衡,了解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为IL-12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初步判断IL-12、IL-10对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从35名肺癌(LC
目的观察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及相关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初发、未经治
科学史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学习资源。小学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限于“科学”课程。科学史融入小学课程要避免非科学的简化史,注重体验,让历史动起来,重视技术史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