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沽湖地域人居环境的文化演进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沽湖人居环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其独特性。不仅自然美景为世界瞩目,摩梭文化中母系社会体系在全世界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现象,摩梭聚落与井干式建筑类型相当独特。当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剧,特别是旅游开发的影响,泸沽湖人居正在面临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导致的人居地方性消失的危机。本论文希望通过揭示其的生成原理,探讨泸沽湖人居多样性发展的可能性。   本研究是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下,结合自然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建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针对泸沽湖人居问题的一次实践研究。研究立足“文化”与“演进”两个概念,将研究对象在空间现象与时间现象上统一起来讨论。通过自然景观类型、人居中文化运行机制与聚落这三方面,力图在总体上将人居各系统联系起来,真正地理解其发生、发展、变迁的客观规律,希望建构一种适合横断山乃至西南少数民族人居研究框架,寻求地域人居多样性发展的方向。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将横断山(藏彝走廊)地区人居的文化与自然的复合关系,解构为以下三个模式:地景模式,即自然空间格局与人的生计利用的空间分布方式;文化模式,即藏彝走廊的地缘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成规律;居住模式,即各少数民族垂直分布与水平隔离形成的居住类型。居住类型决定了聚落与建筑的基本类型。这三个方面构成泸沽湖人居的研究框架。2、第三章论述泸沽湖人居环境的地缘文化构成及演进。借助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摩梭社会结构、制度、组织与文化功能的特点,提出文化控制力是摩梭人居进化的调控力的结论。3、第四章是泸沽湖景观现象和演替研究。结合生态景观学理论,讨论了土地利用、湿地景观等要素发生与改变规律,通过田野调查,揭示了景观现象在不同人群中的心理价值。提出了泸沽湖景观的演进,应以基于生态保护、传统技术、摩梭文化观念为基准的结论。4、第五章是关于聚落与建筑的研究。运用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聚落分布、空间层次与聚落结构的制约要素。提出自然空间、文化要素、技术特征作为聚落“属性组合”的配置的依据,决定了聚落类型、单元关系、规模金字塔和建筑类型等要素。提出了摩梭文化保护是聚落发展与演进的“着力点”的结论。   人居环境科学与文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西部山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多样性与特色保护问题。目的是为了寻求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保持地域性人居的多样性的途径。这种试图构建的“途径”其本质是基于一种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进化的理念。正如阿里夫·德里克(AlifDirlik)提出“在这种全球化的环境下,还有可能恢复那些地域性的知识与实践模式,来共同改造世界吗?”。他与众不同地认为“全球化导致地区文化的回归”。的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华文明的崛起,以及“地区性的全球化阶段”的现象的出现,地域性人居环境的生成与发展的问题,在挑战与机遇中,显得更加有现实性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地域性的建筑与聚落文化将构筑21世纪多样性世界的最重要的景观。
其他文献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史
该文是围绕大连胜利桥北旧区这一既定区域展开的,总结归纳了与该论题相关的城市更新、设计理论,通过城市基础资料的调查,从更新策略、经济动作、保护模式、城市设计等不同角
森林是地球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风景林(Scenic forest)作为森林资源中独特的一种类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提高城市景观形象、开展城市森林旅游等方面,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住宅房地产开发的日趋成熟化,居民对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变高,从过去单一的绿地空间变成丰富多样的社区户外空间环境。居住社区作为居
淡水资源的生态性失衡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湿地为城市居住小区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以长沙居住小区为载体,以功能湿地为核心,探索湿地与人居
该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传统的自然观 与建筑观"的主干课题,其性质属于应用型理论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古代华 夏建筑观念形成
近代青岛作为殖民城市,既浓缩了近代若干中央和地方建设管理理念和方法,又深受德日制度的影响,因此其成长过程十分独特复杂,是研究中国城市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样板。  本文的研究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发展在城市物质空间上的形态反映,其基本载体是土地,基本元素是城市建筑及建筑所占据的空间领域,基本表现是城市外部形态轮廓和内部空间结构组织,受城市经济
现代风景园林的实践范畴已从狭义的墙内造园拓展到了整个大地,在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也不同于传统的园林园艺学而呈现出新的属性。在物质基础繁荣和价值取向趋同的今天,一种
由于木结构的非耐久性,现今对于汉代建筑的研究,仅能间接地借助汉画像砖石、仿木石屋石阙以及建筑明器作为一手资料。建筑明器是一类随葬于墓中,基于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