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功能衰竭是一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且进行性发展(包括隐匿期、生化异常期和临床异常期“三阶段”)的疾患。其概念随着年代有不同的发展。先2008年提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概念。在2016年被改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并将FSH的诊断阈值(40U/L)降为25U/L,旨在早期发现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在此之前,卵巢早衰是一直被广泛使用的专业术语。是妇科临床一种病因复杂、难以治愈人内分泌难治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主要以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明确,是临床上治疗卵巢早衰的理想方法。但治疗POI的文献较多,多为小样本研究且随机方法质量较差,缺乏能指导临床的全面系统严谨的中药临床证据的研究。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通过对结局指标的归纳,总结出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和优势,为中药治疗卵巢早衰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库(Wanfang Data)、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词为“中医药”“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草药”、“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随机”主题词及其相对应的自由词,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并由两个人独立地整理并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按照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制作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本研究的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本文的数据处理。 成果: 共纳入20篇RCT文献,共计1432例卵巢早衰患者,其中实验组712人,对照组720人。对18篇RTC文献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分析,提示研究之间有异质性(x2=41.16,P<0.05,I2=5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成2个亚组(Z1、Z2),两个亚组内没有异质性。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综合疗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504/603,对照组:413/601,OR=2.53,95%CI(1.55,4.12),P<0.0001]。Meta分析的漏斗图显示不完全对称,考虑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误差。对20篇RTC文献报道的E2水平进行分析,提示研究之间有异质性(x2=525.60,P<0.05,I2=9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成10个亚组,亚组Z1、Z3、Z4、Z5和Z6组内没有异质性,亚组Z2、Z7和Z8均为独立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在降低卵巢早衰患者的E2水平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OR=5.42,95%CI(0.86,9.98),P<0.0001]。Meta分析的漏斗图显示不完全对称,考虑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误差。对20篇RTC文献报道的FSH水平进行分析,提示研究之间有异质性(x2=441.75,P<0.05,I2=9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成6个亚组,亚组Z1、Z3、Z4和Z5组内没有异质性,亚组Z2为一篇独立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降低卵巢早衰患者的FSH水平效果优于中药。差异有显著性[OR=-6.61,95%CI(-9.84,-3.73),P<0.0001]。Meta分析的漏斗图显示不完全对称,考虑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误差。对19篇RTC文献报道的LH水平进行分析,提示研究之间有异质性(x2=217.41,P<0.05,I2=9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成5个亚组,亚组Z1、Z2、Z3和Z4组内没有异质性,Z5亚组为一篇独立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降低卵巢早衰患者的LH水平效果优于中药。差异有显著性[OR=-2.72,95%CI(-4.31,-1.13),P<0.0001]。Meta分析的漏斗图显示不完全对称,考虑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误差。 结论: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升高E2及降低FSH与LH的作用优于对照组。但论证强度高且具有说服力的Meta分析结论决定于是否有高质量的RCT研究,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献为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论证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本结论运用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