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語類》是宋代大儒朱熹與其門人弟子講學問答的實録,集中體現了朱熹的理學思想,且反映了宋代的社會、經濟、文化概貌。《朱子語類》的編撰主要參考了“五録”、“三類”,《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録》即是其中最早的《池録》(以下簡稱《池録》),亦是最早的朱子語録編本之一。值得慶幸,《池録》現存宋刻本七卷,明抄本十一卷,不計重複共有十四卷,27萬餘字,亟待深入研究。經校勘,宋本《池録》確是一部精審的古籍,幾乎未發現錯訛。宋本《池録》作為難得存留至今的宋槧孤本,兼具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歷史代表性,堪稱善本,極具研究價值。本文基於對《池録》與《朱子語類》全面校勘基礎上,通過《池録》對《朱子語類》進行版本與語言的考探。全文共分五章。緒論中介紹了朱子《語録》與《語類》的成書概況,總結了二十世紀以來前賢對《池録》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及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意義。第一章詳細描述了宋、明《池録》殘本的概貌和《池録》的避諱,考探其以時間為序的編排方式,并指出其闕版、錯版等。第二章仔細比勘宋、明《池録》,通過兩本共有的卷目中的注文排列的規律,斷定明《池録》所抄母本即是今存宋《池録》,并舉例説明兩種《池録》之間的不同。第三章在《池録》、徽州本、成化本系統《朱子語類》各本校勘基礎上,首先提出徽州本《朱子語類》(《蜀類》)採用的《池録》即今殘存之《池録》,從略去《池録》條目、對《池録》中“同聞異録”的整合、拆分或合併《池録》條目等幾個方面分析黃士毅、黎靖德《語類》對《池録》的利用,并考探黃、黎二本之間的繼承及發展關係。第四章舉例考釋了《朱子語類》中的一些版本異文詞彙、口語詞、名物詞、方言詞,并嘗試從詞義類聚的角度對“爛”類詞進行分析考探。第五章從文獻學、語言學、辭書學、朱子學等方面總結了《池録》研究的意義。附録中例舉了部份《池録》、徽州本、成化本中出現的用字差異;并附上《朱子語類》詞表與《池録》卷第三十八校勘樣稿。